车站线路的长度分为全长(totallengthoftrack)和有效长(effectivelengthoftrack)两种。
全长是指车站线路端的道 岔基本轨接头至另一端道岔基本轨接头的长度。如为尽头式线路,则指道岔基本轨接头至车挡的长度(图1)。线路全长减去该线路上所有道岔的长度,叫做铺轨长度。确定线路全长,主要是为了设计时便于估算工程造价,比较设计方案。站内正线铺轨长已在区间正线合并计算,故不另计全长。
有效长是指在线路全长范围内可以停留机车车辆而不妨碍邻线行车的部分。
线路有效长的起止范围由下列各项因素确定:
(1)警冲标;
(2)道岔的尖轨始端(无轨道电路时)或道岔基本轨接头处的钢轨绝缘(有轨道电路时);
(3)出站信号机(或调车信号机),客运专线车站到发线上不设出站信号机时,应为出站信号机对应的钢轨绝缘;
(4)车挡(为尽头式线路时);
(5)车辆减速器。
线路有效长的具体标定如图2所示。
线路需要的有效长度需视线路的用途和能力而定。到发线的有效长主要由列车长度以及停车时的附加距离组成。
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的确定应综合考虑输送能力、牵引重量、地形条件和相邻区段统一牵引等因素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
l效——计算的线路有效长,m;
∑ l机——机车长度,m;
Q——重车方向的货物列车牵引质量,t;
W——车列平均每单位长度的质量,t/m;
l附——列车停车时的附加距离,m。
式中∑ l机+Q/W为列车长度,受设计路段的牵引机车类型、车辆类型、限制坡度以及空车率等因素影响。l附与列车牵引质量有关,牵引质量越大,其长度越长,目前采用30 m。
我国铁路采用的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应按1 050 m、850 m、750 m或650 m系列选用;以开行组合列车为主的铁路可采用大于1050 m的到发线有效长度。货物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过长或过短对运营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满足一定运量的条件下,采用较长的有效长度,可以提高列车牵引质量,相对减少列车对数及与对数有关的费用,对单线铁路还可减少会车次数,提高旅行速度,从而提高运营效率。但有效长度过长,会增加车辆集结时间和费用,对组织直达运输带来不便。
客货共线铁路上旅客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度主要根据旅客列车长度确定,其计算公式为
l效=∑ l机+∑ l车辆+l附
式中l车辆:编挂车辆的长度,m。
其余符号同式(1)。
鉴于目前我国既有铁路主要线路的旅客列车编挂辆数已增加到16~20辆,并且25型车(长26.6 m)将逐步取代其他各型客车,现行《站规》规定旅客列车到发线有效长不应小于650 m,接发短途、小编组旅客列车和节日代用旅客列车的到发线有效长度可根据需要计算确定,可在650m基础上适度缩短。
客运专线上运行的列车均为动车组,相关信号制式、列车控制方式、运营方式等相对于客货共线铁路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且由于列车运行速度高,到发线有效长除满足列车车长外,还应充分考虑列车安全防护距离,其组成如图3所示。
l效=l列车+l停车余量+l安全防护距离+l警冲标至绝缘节距离
式中
l列车—–根据列车最大编组确定的列车长度,m;
l停车余量—-司机停车时的控制余量,m,一般每端取值10 m;
l安全防护距离—-列车超速触发紧急制动条件下列车制动距离与列车进站采用常用制动距离的差值,m,规定不小于95 m;
l警冲标至绝缘节距离—警冲标至绝缘节之间的距离,取值为5 m。
安全防护距离的长度受列车控制模式、允许过岔速度以及列车的制动性能等因素影响,同时考虑测速测距误差、司机确认停车点距离以及动车组过走防护距离,经列车牵引计算确定。
客运专线列车到发线应按照双方向进路设计,到发线两侧均应考虑安全防护距离和警冲标至绝缘节的距离。规定设计速度200~250 km/h客运专线到发线有效长(警冲标一警冲标)应为700 m。困难条件下,单方向使用的到发线有效长可采用575m。250~350 km/h高速铁路列车到发线有效长应为650 m。
本文摘录《铁路站场及枢纽》[李海鹰,张超主编] 2011年版.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