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砟轨道具有轨道稳定性高、刚度均匀性好、结构耐久性强、维修工作量小等优点。隧道工程具有基础沉降小、底部整体性好、有效节约隧道断面积、养护维修环境差等特点,更适宜、更需要采用无砟轨道。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我国隧道内无砟轨道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与国外的研究几乎同步。初期曾尝试过支承块式、短枕式、整体灌注式等整体道床及沥青道床等几种形式,但正式推广应用的仅有支承块式整体道床。前期主要在成昆线、京原线、京通线、南疆线等长度超过1km的隧道内铺设,总长度超过300km。1995年以后结合秦岭特长隧道的建设,开始对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进行研究,并于1995和1997年先后在陇海线白清隧道和安康线大瓢沟隧道铺设试验段,后在秦岭Ⅰ、Ⅱ隧道正式推广应用,目前铺设总长度已接近200km。为进一步加大对隧道内采用无砟轨道的试验研究,2003年在渝怀线鱼嘴2号隧道(719m)内进行了长枕埋入式无砟轨道的试验,2004年应用于渝怀线圆梁山隧道(11070m),在赣龙线枫树排隧道(709m)内进行了板式无砟轨道的试验。目前,这些隧道均已通车运营,效果很好。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为适应中国客运专线建设的需要,特别是满足无绝缘轨道电路运输长度要求,近几年铁道部又组织科研、设计、施工等多家单位,在已铺设的无砟轨道和遂渝线无砟轨道综合试验段(总长度6.98km)上,进行了多种结构形式、多种钢筋绝缘方案的试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创新了无砟轨道技术,已注册为CRTS系列,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无砟轨道技术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我局管辖范围内,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修建京原线铁路上,开始应用支承块式整体道床施工,其中最长的是驿马岭隧道约6939m。总延长米约50km。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1 隧道内整体道床破裂病害的产生与发展特征
随着运量增长和年限的延长,隧道内整体道床由于排水不畅,长期受地下水浸泡,加上列车通过时的反复振动,造成了整体道床和基岩分离,道床出现翻浆冒泥,列车通过时晃动较大,病害不断发展,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尤其是六七十年代早期修建的隧道。如今隧道整体道床的破裂已成为洞内一种常见的病害。隧道内整体道床的破裂是洞内一种常见的病害形式,经调查分析,病害的发生与发展有如下特性: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1)隐蔽性:由于洞内光线不足和长期行车所造成的脏污,维修人员难以及时发现裂纹,加以道床混凝土本身具有较高的强度与刚度,所以病害的“潜伏期”较长。在石灰岩及砂岩类地质条件下为10年左右;在遇水易变软的泥灰岩及页岩类地质条件下约为6~7年左右。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急剧性:一旦道床出现裂纹,道床混凝土破坏的进程就明显加快,几天甚至几小时就会使道床断裂而危及行车安全。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连续性:整体道床的破裂处所通常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处连续发生,使道床破裂形成边整治边出现的恶劣情况。由于上述特性及洞内困难的施工条件,不但病害地段随时有可能颠覆列车,而且也必然会降低病害区段的通过能力。以京原线驿马岭隧道为例,连续若干年进行道床裂损整治,但至今仍有病害。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 整体道床产生裂损的原因及分析
正确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是制定整治方案和指导维修保养的前提,多年实践证明病害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1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方面
2.1.1隧道内地下水的径路
多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地下水是道床破坏的主要原因。但在整治实践中发现,不同的工程地质条件,道床裂损的程度明显不同,因而仅仅认识到地下水是道床破坏的内因还远远不够,必须弄清地下水在不同地质条件下的破坏机理。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对道床起破坏作用的地下水的径路如图1所示。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图1隧道内地下水径路示意图
其中①为拱顶淋水,②为边墙渗水。这两种水通过既有中心水沟排出洞外。③与④为通过岩层裂隙渗流到道床底部的地下水或平导积水。对于地下水不丰富的地段,对道床的破坏主要是中心水沟的水经施工缝或其它裂纹渗于道床底部所致。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1.2 地下水对道床的破坏形式
水对道床的破坏作用主要以下几种形式: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1.2.1 溶蚀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当基岩为石灰岩时,由于碳酸盐微溶于水的特性及水中各种游离酸的作用,使与道床混凝土胶结面处的基岩呈化学破坏而出现溶孔,进而被蚀空而使基岩与道床间产生缝隙,从而改变了道床的受力状态。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1.2.2 浸蚀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当基岩为泥灰岩及页岩类时,基岩遇水浸泡而变软,力学强度显著降低,甚至形成浆状物而使基岩基本失去承载的能力。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1.2.3携带作用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当溶蚀与浸蚀严重而使道床出现裂纹后,被蚀空处的积水在列车的活载作用下会受到较大的压力而加速在缝隙中流动,并逐渐能从道床裂纹处喷出。这不但加速了基岩的溶(浸)蚀,而且基岩微粒或泥状物将被压力水带到道床表面,从而使基岩与道床间的空隙加大,加剧道床的破坏。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2 结构设计方面
过去基本采用中心水沟式整体道床,其中心水沟处不但是横截面的薄弱部分,而且其沟角处也是应力集中的部位。在列车偏载或因道床基础处理不当而会使两根钢轨下的道床产生不均匀下沉变形,从而在水沟处产生纵向裂纹。沿中心水沟的流水长期经裂纹渗到道床底部,从而引起或加剧道床的破坏。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3 工程施工方面
施工方法不当及质量低劣,是病害整治实践所证明了的共性问题。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3.1 回填方法不当
对超挖部分未采用彻底清除浮砟后回填混凝土的方法,而采用弃砟回填。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3.2 灌筑方法不当
道床混凝土未整体灌筑,有的采用先灌筑轨下部分,然后再灌筑中心水沟,使线路形成“三块板”。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3.3 平导处理不当
未进行必要的支护及疏通水沟,有的只是简单地封闭,造成平导坍塌,堵塞水路。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3.4 施工质量方面
混凝土搅拌不均,捣固不实,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整体道床的灌筑段过长,易使混凝土产生横向构造裂纹;混凝土结构尺寸不符合设计要求等。如太焦线某隧道中心水沟欠挖部分甚至未按规定厚度灌筑混凝土,而是只用薄层砂浆压平。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2.4 养护维修方面
优良的养护维修质量必然能防止或延缓病害的发生与发展,但从施工过的隧道情况看,普遍地存在着中心水沟堵塞、侧沟被污物淤满、平导坍方落石未予清理和未进行必要的支护等,从而使既有的排水系统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 整体道床的破坏阶段
根据多年的观察,道床的破坏一般分为4个阶段: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1 病灶阶段
道床下基岩面明显潮湿。在石灰岩及砂岩地段,沿基岩裂隙或节理撬开碎石或掏出弃砟,可见石面上有水膜或水珠。在泥灰岩及页岩地段,可见岩面光亮,手感光滑,用指甲可刮下薄泥屑。此时,基岩与道床混凝土间虽无明显空隙,但病灶已形成。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2 初始阶段
基岩与道床混凝土已间断产生缝隙,在泥灰岩及页岩地段,岩面已明显松软,剥落的泥屑粘手并可用手团成泥团。折断岩片,可明显地看到周边湿软中间硬的现象。此时道床已开始轻度破坏,但一般情况下,道床表面除个别地段有细微裂纹外,尚未见明显横向贯通裂纹,道床也未明显下沉。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3 开裂阶段
在石灰岩地段,基岩与道床间的缝隙加长加大,局部地段手掌皆可伸入,水沟中的积水可从线路一侧流到另一侧。在泥灰岩及页岩类地段,表层岩块多被泡软,严重的已近黏稠状。此时道床与人行道脱离并下沉,其表面及中心水沟产生明显裂纹,列车通过时道床起伏“喘气”,局部严重地段有水溢出或喷出,但此时尚未被分割破碎。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3.4 急剧破坏阶段
在石灰岩地段,道床与基岩的空隙逐渐地连通,局部地段小臂皆可伸入,相当长的道床段落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道床裂纹增宽加长,严重的宽度可达Iem以上,支承块松动,道床被分割破碎并严重下沉,轨距水平难以保持。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4 整体道床裂损的整治原则及措施
文章来源:
摘录《隧道内整体道床的破裂原因分析及整治》程学武、董敬(北京铁路局,北京100038)文章源自轨魅网-https://www.guimei8.com/2796.html
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2020年11月18日 上午11:23 1F
登录回复
大神
2021年9月15日 下午6:32 2F
登录回复
学习分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