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捣垫砂浆(小于50mm)作业指导书

1.作业条件

1.1 天窗点内

顶梁、垫砂浆、落梁等

1.2 天窗点外

工作量调查、清扫、准备砂浆。

1.3 作业时间

不少于90 分钟。

2.人员要求

2.1 岗位要求

作业负责人为班长及以上人员,作业人员经段级培训合格的桥路工或劳务工。

2.2 人员配置

作业负责人1 名,作业人员数量根据方案确定,防护员2~4 人。

3.作业机具

千斤项、撬棍、活口扳手、捣固器、泥抹(灰抹子、皿子、灰池)、长短钢钎、铁铲、灰盘、小撬棍、水桶、竹洗帚、四榜锤、大锤、硬质垫木、模板、移动停车信号牌(灯)、信号旗(灯)、作业标、通讯设备(对讲机)。

4.配合要求

4.1 车务、供电、线路

4.2 配合内容:线路平直,轨距、几何尺寸、联结零件符合线路作业验收标准。

5.安全风险构成

5.1 违章施工作业风险

5.1.1 无计划或超范围作业,造成行车事故。

5.1.2 机具、料具侵入限界,造成行车事故。

5.1.3 高处作业时向下抛掷料具,造成行车事故。

5.1.4.电气化线路一次起高线路超过30 毫米,未通知接供电配合,开通前预留接触网调整时间不足,造成行车事故;

5.1.5.支座顶起、落梁和作业操着不当梁体急坠和梁体倾覆,造成行车事故。

5.2 从业人员伤害风险

5.2.1 需上道或穿越线路时,未按规定设置防护,致使作业人员下道不及时,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5.2.2 横越线路未执行“一站、二看、三通过”的规定,上道前未严格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造成机车车辆伤害。

5.2.3 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特别是高空作业时,未按规定穿戴安全帽、安全带,造成人身伤害。

5.2.4 违章坐卧钢轨、枕木头、道床,违章钻车、爬车,造成人身伤害。

5.2.5 列车通过时,避让距离不够,列车坠物伤人。

5.2.6.电气化铁路区段作业人员未严格执行《电气化铁路有关人员电气安全规则》造成作业人员触电人身伤害。

5.2.7 高处和双层作业时,向下抛掷料具,造成人员伤害;无隔离设施双层同时垂直作业,造成坠物伤及桥下车、船、人。

6.防护要求

6.1 区间线路、站内正线,设置“三位一体”防护:驻站联络1 人、工地防护1 人、关门防护2 人(联络不畅根据现场情况增设中转防护)。

6.2 站内其他线路作业,设置“两位一体”防护:驻站联络1 人、工地防护1 人。

7.作业程序

7.1 点名分工

作业负责人组织防护员、作业人员列队点名,明确作业内容、主要技术标准、安全事项、作业时间、人员分工、作业人员行走路线,所有职工均应按规定使用劳动保护用品。根据当日作业项目进行全员安全预想。要明确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和两端防护员及联络防护员(根据需要)。点名完成后集体呼口号。

7.2 工(机)具检查

作业人员对工(机)具性能及安全性检查确认,防止将损伤的工(机)具带入作业现场,影响作业进度和质量。对安全绳(带)进行检查,与劳务工负责人共同签认。

7.3 设置防护

7.3.1 防护员必须由经考试合格的职工担任。驻站联络员提前40 分钟到达车站办理登记手续,了解列车运行情况,及时通知现场防护员。

7.3.2 现场防护员及两端防护员根据要求准备防护备品,准备移动停车信号。

7.4 人机转移

7.4.1 现场防护员(联系困难地段增加中间联络员)接到驻站联络员通知后,会同作业负责人,组织所有作业人员在就近安全通道或在路肩上行走至作业地点附近的安全地带。

7.4.2 需汽车运输时,乘坐有运营资质的载人汽车,遵守道路交通规则,注意人身安全。

7.5 作业准备

7.5.1 应提前准备镐位。一般应在墩台上设置镐位,如墩台上不能设置,要单独搭设枕木垛或其他形式的镐位。

7.5.2 搭设脚手架,根据计划抬高(或降低)量在邻孔上划出记号,装好顶梁设备及垫木等准备工作,将支座上下座板与钢梁临时联结在一起。

7.6 上道作业

作业负责人确认防护已到位,并接到施工命令(命令号、施工起讫时间)后,通知作业人员上道作业。

7.7 基本作业

7.7.1 冒起梁端附近线路钢轨及护轨道钉(松开扣件螺栓)或解开钢轨接头。

7.7.2 顶起梁跨,临时支垫。使用两个及以上顶镐时,要同时起落,支垫要随起随垫。如为钢平板支座,要适当松开另一端的支座锚栓。起梁时,应考虑1~2 毫米左右的沉落量。

7.7.3 清凿支座下混凝土(必要时先凿除锚栓), 可先凿除支座外沿的一部分,边凿边用硬木垫紧。清除碎渣,清洗干净,用布搽干。

7.7.4 拌和砂浆:水泥采用425 号以上,灰砂比为1:1-1:2(体积比),水灰比用0.23-0.25 拌后颜色一致即能捏成团,而不松散湿手为宜,并在常温下(15℃)40 分钟内用完,夏季在20min 内用完。

7.7.5 捣垫砂浆:捣垫砂浆前在左、右、后侧三方面垫以坚实硬木板,利用梁压紧作为模板,用水浇湿凿压面,并用水泥浆先在上面刷一遍。捣固器方头大小直接影响捣固质量,捣固方头的面积最好在45 平方厘米左右(即9 厘米×厚5 厘米)最大不超过65 平方厘米。捣固器方头厚度应较砂浆厚度小10毫米(有条件的应采用风动捣固器), 每捣固一次装入的砂浆量以捣实后的厚度(指顺捣方向的厚度)不超过80 毫米为适合,打锤方法应先上后下,先轻后重,每层打到感觉震手和表面开始呈现潮湿(即冒汁),并用手指甲不能压刻成深痕时即为捣固良好,捣固完毕后,装回锚栓,并在四周抹好排水坡。

7.7.6 落梁、线路顺坡:线路应按照支座起落量及时调整线路几何状态。

7.7.7 养护:抹好排水坡后应用湿草覆盖,保证润湿七天。

7.8 验收

7.8.1 严格执行“工完料尽”制度。对不能回收的料具,应堆放整齐,并安排人员看守。

7.8.2 作业负责人检查是否有工(机)具侵限。

7.8.3 作业负责人根据质量标准对作业内容进行验收,作好记录。

7.9 撤除防护

作业负责人检查工料具及人员下道完毕后,待人员、工(机)具全部到达安全区域后,作业负责人通知驻站联络员开通区间,驻站联络员办理销记手续后,方可撤离。

8.质量标准

8.1 原圬工面凿毛洗净。水灰比、砂浆配合比符合规定,拌合均匀,捣固密实,周围抹面平整,无裂纹。

8.2 与座板间缝隙小于1 毫米,深度小于30 毫米。

8.3 捣固砂浆四周抹成1:1.5 流水坡,抹面平整无裂纹空响、积水。

9.作业流程

作业准备—-防护就位—-冒起线路、护轨道钉、钢轨接头—-顶起梁跨,临时支垫—-清凿支座下混凝土—–拌和砂浆—捣垫砂浆—-落梁、线路顺坡—–养护—-质量验收—-清理料具、撤出防护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技术交底

更换明桥面K型扣件垫板作业指导书

2021-8-31 0:00:11

技术交底

制作更换人行道板作业指导书

2021-9-2 0:00:5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