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1 制定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案

1.适用范围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施工方案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结构中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

2.编制依据

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的要求,通过混凝土表面回弹值与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相互关系,评定普通混凝土抗压强度。

3.收集资料

(1)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时,宜收集下列资料:

1)工程名称、设计单位、施工单位。

2)构件名称、数量及混凝土类型度等级。

3)水泥安定性,外加剂、参和料品种,混凝土配合比等。

4)施工模板,混凝土浇筑养护情况及浇筑日期等。

5)必要的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

6)检测原因。

(2)检测原因。

1)缺乏同条件试块或标准试块数量不足。

2试块的试压结果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所规定的要求。

3)对试块的试压结果持有怀疑。

4)混凝土结构实体检验。

4.抽样方案

在相同的生产条件下,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配合比、成型工艺、养护条件基致且龄期相近的同类结构或构件作为一个检验批。

(1)回弹构件的抽取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同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柱、梁、墙、板,抽取构件最小数量应符合表1的规定,并应均匀分布。

2)不宜抽取截面高度小于300mm的梁和边长小于300mm的柱。

表1 回弹构件抽取最小数量

构件总数量 最小抽样数量
20以下 全数
20~150 20
151~280 26
281~500 40
501~1200 64
1201~3200 100

(2)对单个构件检测,选取不少于5个测区,楼板构件回弹应在板底进行。

(3)对同一强度等级的构件,按每个构件的最小测区平均回弹值进行排序,并选取最低的3个测区对应的部位各钻取1个芯样试件。

5.测区布置

测区是指混凝土构件检测抗压强度时的一个检测单元。布置测区应在构件的长度方向上均匀分布,宜布置在受压或受剪部位。

(1)测区布置要求。

1)每一构件测区数不少于10个;构件尺寸<4.5 m时,不少于5个。

2)两测区的间距应<2 m,测区离构件端部≤0.5 m,且≥0.2 m。

3)测区面积控制在0.04 m²为宜。

(2)框架梁测区布置。

混凝土框架梁测区布置,如图1所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1 某框架梁测区布置示意图

(3)牛腿柱(框架柱)测区布置。混凝土牛腿柱(框架柱)测区布置,如图2所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2 牛腿柱(框架柱)测区布置示意图

6.测点布置

在测区内进行的一个检测点称为测点。测点布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3 测区内测点布置示意图

(1)测点宜在测区范围内均匀分布,相邻两测点净距宜≥20 mm。

(2)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铁件宜≥30 mm。

(3)测点不应在气孔或外露石子上,同一测点只应弹击一次。

2 混凝土回弹值测定

1.混凝土回弹仪

常用的混凝土回弹仪有普通混凝土回弹仪和数显混凝土回弹仪。普通混凝土回弹仪,如图4所示。

2.混凝土回弹仪的操作流程

混凝土回弹仪的操作流程,如图5所示。回弹仪的操作要求如下: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5 混凝土回弹仪的操作流程

(1)测区应选在使回弹仪处于水平方向垂直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

(2)当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使回弹仪处于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侧面、表面或底面,并对回弹值修正。非水平方向检测角度,如图6所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6 非水平方向检测角度示意图

(3)测区内,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一次。

(4)每一测区应记取16个回弹值,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估读至l,并填写《混凝土构件测区回弹值原始记录表》。

3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测量

混凝土碳化深度的测量应选择不少于30%的测区,测量碳化深度值,取其平均值为构件测

(1)可采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 mm 的孔洞,其深度应大于混凝土的碳化深度。

(2)孔洞中的粉末和碎屑应除净,不得用水擦洗。

(3)采用浓度为1%~2%酚酞酒精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当已碳化与未碳化界线清楚时,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未碳化混凝土交界面到混凝土表面的垂直距离,应测量3次,每次读数精确至0.25 mm。

(4)取3次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检测结果,并应精确至0.5 mm。如图7所示。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图7 碳化深度的测量

4 混凝土回弹法数据处理

(1)计算测区平均回弹值。从测区的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取余下的10个回弹值,取算术平均值。

$$R_m=\frac{\sum_{i=1}^{10}R_i}{10}$$

式中

Rm——-测区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i————第i个测点的回弹值。

(2)回弹值角度修正。非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侧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按下式修正。

$$R_m=R_{m\alpha}+R_{a\alpha }$$

式中

R——非水平状态检测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非水平状态检测时回弹值修正值,可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C采用。

(3)回弹值浇筑面修正。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或浇筑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按下式修正。

$$R_m=R^1_{m}+R^t_{a}\\R_m=R^b_{m}+R^b_{a}$$

式中

\(R^t_{m}\)或\(R^b_{m}\)———水平方向检测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时,测区的平均回弹值,精确至0.1;

\(R^t_{a}\)或\(R^b_{a}\)——混凝土浇筑表面、底面回弹值的修正值,按《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D采用。

当回弹仪为非水平方向且测试面为非混凝土的浇筑侧面时,应先对回弹值进行角度修正,然后再对修正后的值进行浇筑面修正。

(4)混凝土强度推定。

1)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f^c_{cu}\))。

构件第i个测区混凝土强度换算值,可按平均回弹值(Rm)及平均碳化深度值(dm)由《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A(非泵送混凝土)、附录B(泵送混凝土)查表得出。

2混凝土强度推定值(\(f_{cu,e}\))。

$$f_{cu,e}=m_{f_{\scriptsize cu}}-1.645S_{f_{\scriptsize cu}}$$

$$m_{f^c_{\scriptsize cu}}=\frac{\sum_{i=1}^{n}f^c_{cu,i}}{n}$$

$$S_{f^c_{\scriptsize cu}}=\sqrt{\frac{\sum_{i=1}^{n}(f^c_{cu,i})^2-n(m_{f^c_{\scriptsize cu}})^2}{n-1}}$$

式中

\(m_{f^c_{\scriptsize cu}}\)———构件混凝土强度平均值(MPa),精确至0.1MPa;

\(S_{f^c_{\scriptsize cu}}\)———结构或构件测区构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n—构件的测区数。

5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

检测后应填写检测报告,并应符合《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 23—2011)附录F的规定。

文章来源:

常建立,赵占军主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下》 2013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试验检测

轨道几何状动态检测原理

2021-8-17 0:00:53

试验检测

混凝土搅拌、运输、浇筑温度计算

2021-9-13 0:00:4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