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氢致裂纹与核伤的区别

不同的钢轨缺陷或伤损乍一看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但实际在成因和形貌上存在较大的差异,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组看似“相近”的缺陷、伤损——氢致裂纹和核伤。

一、形貌特征

1.1 氢致裂纹

氢致裂纹又称白点,在钢轨中通常表现为断口有银白色的斑点,在电镜下可见白色的“发纹”,多弥散分布。

1.2 核伤

轨头内部核伤分为纵横裂型核伤和横裂型核伤两大类,呈椭圆形,长、短轴之比约3:2。核伤疲劳源一般位于轨头内部距踏面8~12mm、距内侧5~10mm处。一般来说,核伤方向与轨头侧面近乎垂直,与踏面多呈10°~25°夹角(单线上)或近乎垂直(复线上)。核伤分白核与黑核。当内部疲劳裂纹未扩展到轨头表面时,断裂后断口表面呈金属光泽,称为“白核”;当内部裂纹已扩展到轨头表面时,断裂后疲劳裂纹受氧化腐蚀作用,断口表面呈暗褐色,称为“黑核”。

钢轨氢致裂纹与核伤的区别

黑核

 

二、产生原因

2.1 氢致裂纹

氢致裂纹主要是钢水中氢含量较高,凝固过程中由于氢原子在钢中的溶解度降低析出形成氢分子,若未及时缓冷处理,氢分子因聚集而急速膨胀导致钢轨内部金属局部撕裂。

2.2 核伤

钢轨核伤产生原因分两类,一是制造过程中留有细微伤源,二是使用过程中造成的缺陷,随后在列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应力集中,疲劳源不断扩展而成,使用过程中形成的核伤主要有:接触疲劳形成的核伤,侧磨严重形成的核伤,鱼鳞纹破损形成的核伤,擦伤(焊补)形成的核伤等。

三、检验方法

3.1 氢致裂纹

氢致裂纹在初期难以检出,当氢聚集长大形成超声波可以检测的裂纹后才可检出缺陷,后需结合低倍观测、显微镜观察以及生产工艺等综合分析判定。

3.2 核伤

钢轨核伤采用折射角为 65°~70°的超声横波探头进行探伤;根据核伤多出现在轨头内侧上角的特点,采用二次波法;由于核伤取向对检测有影响,利用70°超声横波探头进行钢轨轨头探伤时均需向前、向后进行探测;对于较大轨头核伤,超声波探伤仪会出现多个通道反射情况。当前钢轨核伤主要采用线路定期探伤检测,以便早期发现,早期处理。

四、预防措施

氢致裂纹和核伤都可能导致钢轨出现断裂,其中氢致裂纹由于裂纹形成的不确定性,会在同炉或同浇次生产的多支钢轨上形成氢致裂纹,危害较大,因此做好预防控制较为重要。

4.1 氢致裂纹

加强炼钢过程中除氢的控制和管理。

4.2 核伤

钢轨出厂前对内部质量进行超声波探伤检查,防止缺陷钢轨漏出。定期开展线路钢轨检查;加强线路维护;开展有效的钢轨维护。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钢轨探伤

焊轨基地焊缝超声波探伤原理及灵敏度校准

2024-2-11 0:00:15

培训课件

[培训PPT]外锁道岔工电联整“八步”法

2022-8-25 0:00:0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