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道岔转辙部隐患分析及整治办法

道岔转辙部的主要隐患、成因分析及相应的解决办法。道岔过车均为侧向通过,车轮对尖轨逆向行驶,因转辙角的存在,相应造成动能损失,促使转辙部分橫移。由于向心力的作用,车轮对其挤压造成曲基本轨外移擦伤、尖轨磨耗严重。下面就几点主要隐患做具体分析。

1 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较长距离不密贴

产生的原因:

(1)加工制造时尖轨50mm断面内刨切长度不够;

(2)尖轨顶铁过长,补强板螺栓凸出;

(3)转辙机的位置与尖轨动作拉杆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线上;

(4)曲股基本轨弯折点有误;

(5)基本轨工作边及尖轨非工作边有肥边造成假密贴;

(6)基本轨横向移动;

(7)基本轨或尖轨有硬弯;

(8)基本轨、轨撑、滑床板挡肩之间有离缝;

(9)第一二连接杆与尖轨耳铁连接的距离不合适。

处理办法:

(1)对刨切长度不足的尖轨再做刨切;

(2)过长顶铁可以进行打磨或更换;

(3)调整转辙机及尖轨拉杆位置,使其在同一水平线上;

(4)拨正基本轨方向,矫正弯折点的位置和矢度;

(5)打磨基本轨内侧肥边;

(6)打靠道钉或拧紧扣件,消除假轨距;

(7)调直尖轨或基本轨,拨正方向,改好轨距;

(8)调整连接杆的长度,改变尖轨耳铁的孔位或者加入绝缘垫片,误差较大时更换耳铁或方钢。同时,要满足直股、侧向的扳动,尖轨中部不能过硬。

2 尖轨跳动

当列车通过转辙部分时,尖轨跟部受外力作用而导致尖轨跳动,但不同道岔跳动的程度不同。

产生的原因:

(1)尖轨跟端轨缝过大,连接零件磨耗,特别是间隔铁、夹板、尖轨螺栓孔和双头螺栓磨耗;

(2)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等缺少和失效;

(3)捣固不均匀,岔枕弯曲,有吊板;

(4)尖轨跟部有错牙;

(5)尖轨跟端接头低;

(6)尖轨拱腰。

解决办法:

(1)焊补或更换间隔铁、夹板;

(2)增补整修跟部桥型垫板和防跳卡铁。进一步采取尖轨防跳措施,如在基本轨轨底增设尖轨防跳器,或将尖轨连接杆两端安设防跳补强板,使其长出部分卡在基本轨轨底,以防尖轨跳动;

(3)加强尖轨跟部捣固,消除吊板处所,使轨底坚实,强度均衡;

(4)消灭接头高低、左右错牙;

(5)整治或更换拱腰及表面不平整滑床板;

(6)整治尖轨拱腰。

3 尖轨轧伤与侧面磨耗

尖轨轧伤多发生在尖轨尖端断面比较薄弱部分,挡渣上的长度和深度达到一.定程度时,车轮就有爬上尖轨的危险。轧伤一般发生在距尖轨尖端1m长度以内,300mm内较为明显,轧伤垂直深度很少超过20mm ,曲股尖轨多于直股尖轨。

产生的原因:

(1)尖轨刨切范围内肥边不及时打磨,车轮通过时将肥边连同尖轨顶面部分同时揭掉;

(2)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或假密贴;

(3)尖轨与滑床板不密贴;

(4)尖轨跳动;

(5)尖轨顶铁过短;

(6)基本轨垂直磨耗超限,尖轨前部顶面受车轮踏面和轮缘的轧挤、辗作用。

解决办法:

(1)尖轨顶面有肥边时,及时进行打磨;

(2)按照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与滑床板不密贴和尖轨跳动等病害的整治方法,进行综合整治;

(3)尖轨顶铁过短时,加长顶铁,使尖轨尖端不离缝;

(4)将垂直磨耗超限的基本轨与轧伤的尖轨同时更换,或采取焊补办法加强;

(5)导曲线可根据需要,设置6mm超高,在导曲线范围内按不大于0. 2%顺坡,严格禁止列车超速。尖轨尖端和跟端尖轨中部轨距小至1 430mm以下时,将危及行车安全。

产生的原因:

(1)尖轨中部两基本轨之间距离小于规定标准距离;

(2)尖轨刨切不合标准;

(3)尖轨密贴长度不足;

(4)尖轨中部反弹;

(5)尖轨中部竖切不密、连接杆尺寸过小。

解决办法:

(1)在电务人员的配合下,先向外移动曲基本轨到标准距离;

(2)按标准刨切尖轨,调整连接杆、拉杆的长度,使其与基本轨密贴,矫直尖轨尖端和跟端变形的尖轨;(3)消除尖轨中部弹性矢度。

4 尖轨扳动不灵活

产生的原因:

(1)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

(2)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

(3)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板铁夹板磨耗严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

(4)基本轨有小弯,滑床板不直;

(5)拉杆、连接杆、接头铁螺栓孔壁磨耗扩大,螺杆磨细。

解决办法:

(1)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当位置,并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

(2)整正拉杆或连接杆的位置;

(3)焊补或更换已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板和夹板;

(4)整平不平直的滑床板;

(5)保持尖轨跟端轨缝不超过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

5 尖轨反弹

尖轨反弹属复合类问题,一般是由多种原因叠加造成的,是尖轨密贴于基本轨时发生道岔故障的主要成因。其处理程序比较繁琐,反弹严重将影响道岔正常工作。

产生的原因:

(1)尖轨爬行,两股前后不一致;

(2)拉杆或连接杆位置不正;

(3)各连接杆与尖轨耳铁连接的距离不合适;

(4)转辙部分存在三角坑;

(5)转辙部分方向不良;

(6)尖轨顶铁过长;

(7)尖轨跟端双头螺栓磨损或间隔铁夹板磨耗严重,螺栓上紧后影响扳动;

(8)尖轨有侧弯;

(9)道岔直侧向行车密度差距过大等。

解决办法:

(1)串动尖轨、基本轨使之处于正确位置,按道岔标准图保持尖轨至岔首轨端的距离,并将尖轨跟端螺栓方正,锁定爬行;

(2)整正拉杆或连接杆的位置及通过加、撤调整片的办法使各连接杆的距离合适;

(3)焊补或更换已磨损超限的双头螺栓、间隔铁和夹板;

(4)调直或更换侧弯尖轨;

(5)保持尖轨跟端轨缝不超过设计规定,不允许挤成瞎缝;

(6)消灭转辙部分三角坑及不良方向;

(7)单侧行车的道岔,在反弹不影响道岔表示的情况下,与信号密切配合将道岔调整到最佳使用状态。

6 尖轨动程小

单开道岔或其他类型的道岔的尖轨动程常有不标准的情况发生,尤其是曲尖轨。动程小是造成双尖轨横向摆动的主要原因,车轮冲撞尖轨的机会会增多,不利于行车,必按照直尖轨或曲尖轨的标准动程来做适当的调整。

产生的原因:

(1)第一位连接杆过长;

(2)转辙机与道岔拉杆调试位置不适当;

(3 )尖轨耳铁加垫过厚。

解决办法:

(1)调好基本轨方向,使之达到要求标准;

(2)调整尖轨尖端第一连接杆处尖轨与基本轨的距离,使之合乎规定要求。
文章来源:

《铁路道岔转辙部隐患分析及整治办法》杨楠(哈尔滨宾西铁路有限公司,哈尔滨150431)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病害整治

木枕复式交分道岔主要病害及整治措施

2020-5-27 18:53:12

病害整治

提速道岔工电结合部常见病害的分析与整治

2020-5-27 23:49:1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