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检查高低、轨向。在岔前或岔后分别检查道岔的高低、轨向,直向和侧向均需检查,必要时可拉弦线测量。如有超限或其他危及行车安全处所,应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
(二)检查轨距、水平。校正轨距尺超高调头误差,2级轨距尺超高调头误差不大于1.2mm;1级轨距尺超高调头误差不大于0.4mm;0级轨距尺超高调头误 差不大于0.3mm。在规定的部位逐处检查,按“先轨距,后水平”的顺序逐点检查并记录在“轨距、水平”栏内。如有几何尺寸超限按规定标准进行圈划;如有其他危及行车安全的处所,填写在检查记录簿补修栏内。在检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道岔结构(钢轨、轨枕、联结零件、轨道加强设备、道床、路基、标志、标记等)的病害情况,填写在相应栏内。
(三)检查支距。支距尺使用时要求,支距尺有量爪的一侧尺身外侧对正支距测点,支距尺测头的测量面紧贴直基本轨的作用边,量爪推到导曲上股的作用边进行读数。尖轨跟端测量支距时,如轨缝过大,尺身应向辙叉方向移动,使量爪放在后面的导轨上进行测量,注意不要放在尖轨上。
(四)检查道岔爬行。可用方尺也可使用支距尺(要求支距尺不少于1.4m)。如有肥边应将方尺(或支距尺)放在直基本轨的外侧进行测量。测量两股的相错量。
(五)检查各主要部位的有关尺寸。
1.动程在转辙器轨枕盒内动作拉杆中心处测量,测量斥离尖轨的非作用边与基本轨作用边间的最小距离。
2.尖基距离在斥离尖轨竖切终点至尖轨跟端间测量,测量时找最小值,注意有可能不是竖切点附近。
3.护轨轮缘槽宽度测量。
(1)护轨平直段宽度在平直段范围内进行测量,或者通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测量的轨距值减去测量的查照间隔值;
(2)护轨缓冲段轮缘槽宽度在护轨缓冲段末端测量,直侧向护轨的两侧均需要测量;
(3)护轨开口段轮缘槽宽度在护轨端部测量,直侧向护轨的两端均需要测量。
(4)翼轨轮缘槽宽度检查位置在轨距测量处进行检查,可通过计算得到,计算公式为:测量的查照间隔值减去测量的护背距离值。
(5)护轨间隔在护轨缓冲段末端工作边至对侧钢轨工作边测量,每侧护轨需测量两处;翼轨间隔在翼轨缓冲段末端工作边至对侧钢轨工作边测量。
(六)逐项清点工机具材料,清理场地,做到工完料净。
(七)作业完毕,人员撤出栅栏,作业门锁闭,撤除防护。(口述)
普通单开道岔检查作业程序
注意: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声明: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转载: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转载请附上出处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