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轨魅学术>病害整治>道岔护轨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方法

道岔护轨病害产生的原因及整治方法

1.现象

护轨开口段、缓冲段、平直段槽宽超限或设置不标准、护轨发生不正常磨耗,开口处有轮缘非正常撞击痕迹。

2.原因分析

有轨距加宽的,护轨轮缘槽没有相应加宽,造成护轨受力异常,螺栓拉断;护轨调整片不标准,平直段不平直,缓冲段范围内轮缘槽宽递变尺寸及递变率误差过大,护轨方向不良,列车通过道岔时与护轨发生不均匀冲击式靠贴,加重了护轨的磨耗;护轨安装调整片作业不量槽宽,缓冲段末端轮缘槽宽度小于65mm;护轨间隔、翼轨间隔大于1370mm;辙叉角度不良或辙叉位置不正确,辙叉偏离两端线路方向,辙叉前后位置不正确列车通过时会造成横向摆动,增加对护轨冲击力,造成护轨的不正常磨耗;导曲线支距不良,加剧列车的横向摆动,特别是导曲后部的支距不良,会造成护轨的非正常磨耗;导曲后水平反超,相当于逆向复合不平顺,加大了列车横向摆动,造成护轨非正常磨耗;护轨安装错误,上错护轨会造成缓冲段和平直段与设计不符,不但会造成护轨的非正常磨耗,还有行车风险;交分道岔护轨对应的主轨未弯折,交分护轨(50kg9#CZ2214)对应的主轨应有弯折,如果不弯折会加剧列车通过辙叉部位时的横向摆动,增加对护轨冲击力,造成护轨非正常磨耗;道岔护轨对应的主轨方向不良,造成列车横向摆动磨护轨;进护轨前晃车,列车进入道岔护轨前的线路和道岔状态不良引起晃车(特别是存在曲线,曲线正矢不良,超高顺坡不好,曲线超高与道岔导曲线形成构造三角坑等原因),由于惯性列车运行到护轨部位时还会摆动,尤其是道岔里进入护轨前8m范围内的晃车,增加了护轨的非正常磨耗。

3.防范建议

“一量、二定、三调、四紧、五回检”。一量:量叉心处最小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及护轨槽宽值;二定:定护轨平直段标准宽度,即现场轨距与标准轨距的差值即是标准轮缘槽宽度的增减值;三调:按标准调整护轨调整片,保证槽宽尺寸合适,首先调整平直段,护轨平直段槽宽尽量相等,再根据递增量调缓冲段,控制缓冲段槽宽尺寸及递变率,缓冲段护轨作用边为一直线;控制缓冲段末端及开口段外端槽宽不得小于标准值;四紧:从中间向两端紧固,释放应力;五回检:回检查照间隔、护背距离、护轨间隔、翼轨间隔、复紧螺栓。

具体做法:轨距有加宽的,按标准设置轮缘槽处加宽;按标准调整护轨调整片,保证槽宽尺寸合适,护轨平直段槽宽尽量相等,控制缓冲段槽宽尺寸及递变率,缓冲段末端槽宽不得小于标准值;控制护轨间隔、翼轨间隔不大于1370mm,如果轨距大还要量支距,合理确定改道股;辙叉角度不良或辙叉位置不正确的要改轨距调整辙叉或前后窜动辙叉;按照铺设图做好交分道岔主轨弯折,对照岔图选好护轨,确保护轨安装正确;加强道岔前后曲线的养护,调整好曲线超高及超高顺坡,拨正曲线方向,尤其是要注意缓和曲线正矢的变化,尽量缩短列车振动周期的波长,使列车平稳进入道岔;加强道岔转辙部及护轨前8m范围内轨距及轨距变化率的改正,改正支距、控制支距误差值,保证导曲线的圆顺度,注意道岔顶铁间隙是否合适,加强轨道复合不平顺的整修,尽可能减少晃车的激振源;护轨磨耗达到重伤及时更换,全面拨正护轨处方向和改正护轨处轨距;道岔及前后连接线路作为同一单元整修,确保岔区内多组道岔及前后连接线路直股在同一条直线上,消除岔群方向不良,消灭岔群晃车。

文章来源:《普速铁路线岔设备常见病害图集》编委会 2023 11

《普速铁路线岔设备常见病害图集》主要对普速铁路现场线岔设备常见病害进行了收集、整理、分析病害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建议,图文并茂对典型病害进行图示展现,有助于强化专业人员、作业人员对病害的认识和掌握,可为现场病害调查和修理提供参考,还可作为培训资料。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病害整治

混凝土宽枕(宽枕板)线路的养护与维修

2025-5-13 0:00:00

病害整治

对道岔病害克缺中结构病害滑床板检与换的思考

2025-5-17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