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表:道岔铺设及检查要求
道岔铺设及检查要求
序号 | 检测项目 | 偏差要求(mm) | 特征分类 |
1 | 道岔铺设水平 | ≤2,导曲线不得有反超高 | B |
2 | 道岔铺设高低 | ≤2,用10m弦量 | B |
3 | 道岔方向 | ≤2,用10m弦量,目视成直线 | B |
4 | 道岔始端轨距 | ±1 | B |
5 | 尖轨尖端轨距 | ±1 | B |
6 | 直线尖轨轨头切削起点处轨距 | ±1 | B |
7 | 直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曲基本轨密贴 | 缝隙≤0.5 | A |
8 | 直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 缝隙≤1.0 | B |
9 | 直尖轨工作边直线度 | 0.2mm/1m,1.5mm/10m | B |
10 | 直尖轨与曲基本轨间顶铁间隙 | 缝隙≤1.0 | C |
11 | 直尖轨轨低与滑床台 | 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 | B |
12 | 曲尖轨第一牵引点前与直基本轨密贴 | 缝隙≤0.5 | A |
13 | 曲尖轨其余部分与基本轨密贴 | 缝隙≤1.0 | B |
14 | 曲尖轨与基本轨间顶铁缝隙 | 缝隙≤1.0 | C |
15 | 曲尖轨轨低与滑床台 | 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 | B |
16 | 直基本轨与曲线尖轨组装后,曲线尖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基本轨顶面的降低值 | ±1.0mm | B |
17 | 曲基本轨与直线尖轨组装后,直线尖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6mm)相对基本轨顶面的降低值 | ±1.0mm | B |
18 | 转辙器部分最小轮缘槽 | ≥65 | A |
19 | 尖轨限位器两侧缝隙差 | ±0.5 | B |
20 | 直线轨固定端支距 | ±1 | B |
21 | 曲尖轨固定端支距 | ±1 | B |
22 | 直尖轨跟端支距 | ±1 | B |
23 | 曲尖轨跟端支距 | ±1 | B |
24 | 导曲线支距 | ±1 | C |
25 | 尖轨跟端直股轨距 | ±1 | B |
26 | 尖轨跟端曲股轨距 | ±1 | C |
27 | 可动心轨辙叉趾短开口距 | ±1 | C |
28 | 可动心轨辙叉咽喉宽 | ±1 | B |
29 |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密贴(直) | 缝隙≤0.5 | A |
30 | 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密贴(直) | 缝隙≤1.0 | B |
31 | 心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处密贴(曲) | 缝隙≤0.5 | A |
32 | 心轨其余部分与翼轨密贴(曲) | 缝隙≤1.0 | B |
33 | 道岔心轨组装后,心轨各控制断面(轨头宽大于15mm)相对翼轨顶面的降低值 | ±1.0 | B |
34 | 在可动心轨辙叉牵引点处翼轨轨头外侧与翼轨轨肢侧相对距离尺寸允许偏差 | ±1.0 | B |
35 | 叉跟尖轨与短心轨密贴 | 缝隙≤1.0 | C |
36 | 直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 | 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 | B |
37 | 侧向开通心轨轨底与台板缝隙 | 缝隙≤1.0,且1.0mm缝隙不得连续出现 | B |
38 | 心轨直股工作边直线度 | 0.2mm/1m,1.5mm/10m,不允许抗线 | B |
39 | 长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 ≤1.0 | C |
40 | 短心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 ≤1.0 | C |
41 | 叉跟尖轨轨腰与顶铁的缝隙 | ≤1.0 | C |
42 | 心轨实际尖端至直股翼轨趾端的距离 | 4 0 | B |
43 | 可动心轨尖端前1m轨距 | ±1 | C |
44 | 可动心轨可弯中心后500mm轨距 | ±1 | C |
45 | 护轨轮缘槽宽度 | ±1 | B |
46 | 查照间隔 | ≥1391 | A |
47 | 导曲线部分轨距(尖轨跟端至导曲线终点或辙叉趾端总长的1/4、1/2、3/4共3处) | ±1 | C |
48 | 辙叉跟端轨距 | ±1 | B |
49 | 辙叉趾端轨距 | ±1 | B |
50 | 尖轨各牵引点处开口值 | ±3 | B |
51 | 可动心轨辙叉第一牵引点处开口值 | ±1 | B |
52 | 道岔全长 | 18好道岔±10mm,大于18号道岔±20mm | C |
53 | 岔枕铺设相对于直股的垂直度 | 牵引点两侧和心轨部分4mm,其余10mm | C |
54 | 岔枕位置偏差 | ±5 | C |
55 | 螺栓丝扣均应涂专用长效防腐脂,螺栓扭矩达到设计要求 | C | |
56 | 零部件无缺少、无松动 | C | |
57 | 标记正确齐全 | C | |
58 | 闭合状态下,尖轨轨底和辊轮的间隙 | ≤2 | B |
59 | 打开状态下,尖轨轨底和滑床台板的缝隙 | 2≤△≤3 | B |
60 | 转换杆件沿线路纵向偏移量 | ≤5 | C |
61 | 转辙机外壳边缘与基本直线距离偏差 | ≤3 | C |
62 | 各牵引点两侧锁闭框中心位置偏差 | ±3 | B |
63 | 各牵引点尖轨、心轨动程(两侧开口) | ±3mm | C |
64 | 各牵引点心轨外锁闭两侧锁闭量相差 | ≤2mm | B |
65 | 尖轨、心轨转换阻力 | ≤设计指标要求 | A |
66 | 牵引点密贴检查(密贴段) | 4mm不锁闭 | A |
67 | 牵引点间密贴检查 | 4mm有表示,5mm无表示 | A |
68 | 道床板顶面宽度 | ±10 | C |
69 | 道床板中线位置 | ≤2 | C |
70 | 道床板顶面与承轨台面相对高差 | ±5 | C |
71 | 道床板伸缩缝位置 | ±5 | C |
72 | 道床板平整度 | 2mm/m | C |
73 | 转辙基坑深度 | ﹢5 | A |
74 | 转辙基坑宽度 | ﹢5 | A |
75 | 转辙基坑轴线位置 | ≤2 | A |
76 | 转辙基坑平整度 | 2mm/m | B |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