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轨魅学术>分析研究>轨缝构造限值的理论推导、参数计算及极限状态验证

轨缝构造限值的理论推导、参数计算及极限状态验证

1 引言​

轨缝是有缝线路为适应钢轨热胀冷缩特性预留的关键构造,其预留值需严格满足双向温度约束:在地区最高轨温时,需保留足够余量避免形成连续瞎缝,防范胀轨跑道事故;在地区最低轨温时,轨缝不得超过接头构造轨缝限值,防止钢轨、夹板及螺栓等部件受力超限。​

绝缘接头作为轨道电路的核心绝缘部件,其轨缝尺寸直接决定绝缘性能与结构安全稳定性;普通接头则需依托标准规范明确构造轨缝,同时通过模拟验证明确极限临界状态,确保设计留有合理安全冗余。本文围绕 60kg/m 钢轨普通接头与绝缘接头进行论述,先依规范计算普通接头构造轨缝,再推导绝缘接头计算公式,最终通过 CAD 模拟验证两类轨缝的设计合理性与安全边界。󠄐󠅅󠄹󠄴󠄪󠄾󠅟󠅤󠄐󠄼󠅟󠅗󠅙󠅞󠄬󠅒󠅢󠄟󠄮󠇘󠆭󠆘󠇙󠆝󠅵󠇗󠆭󠆁󠄐󠇗󠅹󠅸󠇖󠆍󠅳󠇖󠅹󠅰󠇖󠆌󠅹󠄬󠅒󠅢󠄟󠄮

2 轨缝设计基础理论与技术要求

2.1 轨缝设计核心原则

铺轨作业中,钢轨接头预留轨缝需严格遵循双向温度适配原则,具体包括:

(1)最高轨温工况:轨缝应大于或等于零,轨端不承受压力;​󠄐󠅅󠄹󠄴󠄪󠄾󠅟󠅤󠄐󠄼󠅟󠅗󠅙󠅞󠄬󠅒󠅢󠄟󠄮󠇘󠆭󠆘󠇙󠆝󠅵󠇗󠆭󠆁󠄐󠇗󠅹󠅸󠇖󠆍󠅳󠇖󠅹󠅰󠇖󠆌󠅹󠄬󠅒󠅢󠄟󠄮

(2)最低轨温工况:轨缝应小于或等于构造轨缝,接头螺栓不承受剪力。󠄐󠅅󠄹󠄴󠄪󠄾󠅟󠅤󠄐󠄼󠅟󠅗󠅙󠅞󠄬󠅒󠅢󠄟󠄮󠇘󠆭󠆘󠇙󠆝󠅵󠇗󠆭󠆁󠄐󠇗󠅹󠅸󠇖󠆍󠅳󠇖󠅹󠅰󠇖󠆌󠅹󠄬󠅒󠅢󠄟󠄮

2.2 构造轨缝定义与标准值​

2.2.1 构造轨缝技术定义​

钢轨接头由钢轨、夹板和螺栓组成,该构造本身所能承受的最大轨缝值,称为构造轨缝。其大小由钢轨、夹板的孔眼尺寸、螺栓参数及装配间隙等结构特性决定,是轨缝设计的核心控制指标。​󠄐󠅅󠄹󠄴󠄪󠄾󠅟󠅤󠄐󠄼󠅟󠅗󠅙󠅞󠄬󠅒󠅢󠄟󠄮󠇘󠆭󠆘󠇙󠆝󠅵󠇗󠆭󠆁󠄐󠇗󠅹󠅸󠇖󠆍󠅳󠇖󠅹󠅰󠇖󠆌󠅹󠄬󠅒󠅢󠄟󠄮

2.2.2 构造轨缝标准值​󠄐󠅅󠄹󠄴󠄪󠄾󠅟󠅤󠄐󠄼󠅟󠅗󠅙󠅞󠄬󠅒󠅢󠄟󠄮󠇘󠆭󠆘󠇙󠆝󠅵󠇗󠆭󠆁󠄐󠇗󠅹󠅸󠇖󠆍󠅳󠇖󠅹󠅰󠇖󠆌󠅹󠄬󠅒󠅢󠄟󠄮

根据铁路工程技术标准,38kg/m、43kg/m、50kg/m、60kg/m、75kg/m 等常用规格钢轨的构造轨缝统一标准值为 18mm,该值是基于各类钢轨接头结构特性经综合验算确定的安全限值。​󠄐󠅅󠄹󠄴󠄪󠄾󠅟󠅤󠄐󠄼󠅟󠅗󠅙󠅞󠄬󠅒󠅢󠄟󠄮󠇘󠆭󠆘󠇙󠆝󠅵󠇗󠆭󠆁󠄐󠇗󠅹󠅸󠇖󠆍󠅳󠇖󠅹󠅰󠇖󠆌󠅹󠄬󠅒󠅢󠄟󠄮

2.3 绝缘轨缝特殊技术要求​

绝缘轨缝除满足普通轨缝的温度适配要求外,还需符合轨道电路绝缘性能要求:根据《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钢轨绝缘管理办法》,分体绝缘轨缝应严格控制在 6~15mm 范围内。限定最小值是为保护厚度 5mm 的绝缘轨端片,避免热胀挤压导致破损失效;限定最大值是为防止绝缘管破裂、钢轨螺丝孔壁损伤、螺栓拉弯或拉断等结构病害,同时保障轨道电路稳定性。

3 普通轨缝与绝缘轨缝的设计逻辑及参数计算

3.1 普通接头构造轨温的计算

(1)普通轨缝的确定依据

有缝线路普通轨缝设计以构造轨缝为基准,采用 “最大构造轨缝的一半 + 安全裕量” 的设计思路:取 18mm 构造轨缝的 1/2(9mm),预留 1mm 安全裕量后,确定普通轨缝推荐预留值为 8mm。该数值既能满足钢轨极端温度下的伸缩需求,又能确保接头部件受力均衡。󠄐󠅅󠄹󠄴󠄪󠄾󠅟󠅤󠄐󠄼󠅟󠅗󠅙󠅞󠄬󠅒󠅢󠄟󠄮󠇘󠆭󠆘󠇙󠆝󠅵󠇗󠆭󠆁󠄐󠇗󠅹󠅸󠇖󠆍󠅳󠇖󠅹󠅰󠇖󠆌󠅹󠄬󠅒󠅢󠄟󠄮

(2) 普通夹板参数计算

图1 60kg/m钢轨孔眼间距示意图

以60kg/m 钢轨普通接头夹板及接头尺寸为例,其关键尺寸参数如下:

①钢轨接头螺栓孔直径:31mm;󠄐󠅅󠄹󠄴󠄪󠄾󠅟󠅤󠄐󠄼󠅟󠅗󠅙󠅞󠄬󠅒󠅢󠄟󠄮󠇘󠆭󠆘󠇙󠆝󠅵󠇗󠆭󠆁󠄐󠇗󠅹󠅸󠇖󠆍󠅳󠇖󠅹󠅰󠇖󠆌󠅹󠄬󠅒󠅢󠄟󠄮

②接头夹板螺栓孔直径:26mm;󠄐󠅅󠄹󠄴󠄪󠄾󠅟󠅤󠄐󠄼󠅟󠅗󠅙󠅞󠄬󠅒󠅢󠄟󠄮󠇘󠆭󠆘󠇙󠆝󠅵󠇗󠆭󠆁󠄐󠇗󠅹󠅸󠇖󠆍󠅳󠇖󠅹󠅰󠇖󠆌󠅹󠄬󠅒󠅢󠄟󠄮

③接头螺栓无螺纹部分杆直径:22mm;󠄐󠅅󠄹󠄴󠄪󠄾󠅟󠅤󠄐󠄼󠅟󠅗󠅙󠅞󠄬󠅒󠅢󠄟󠄮󠇘󠆭󠆘󠇙󠆝󠅵󠇗󠆭󠆁󠄐󠇗󠅹󠅸󠇖󠆍󠅳󠇖󠅹󠅰󠇖󠆌󠅹󠄬󠅒󠅢󠄟󠄮

④接头螺栓带螺纹部分直径:24mm;󠄐󠅅󠄹󠄴󠄪󠄾󠅟󠅤󠄐󠄼󠅟󠅗󠅙󠅞󠄬󠅒󠅢󠄟󠄮󠇘󠆭󠆘󠇙󠆝󠅵󠇗󠆭󠆁󠄐󠇗󠅹󠅸󠇖󠆍󠅳󠇖󠅹󠅰󠇖󠆌󠅹󠄬󠅒󠅢󠄟󠄮

⑤夹板轨端第一孔距:76mm;󠄐󠅅󠄹󠄴󠄪󠄾󠅟󠅤󠄐󠄼󠅟󠅗󠅙󠅞󠄬󠅒󠅢󠄟󠄮󠇘󠆭󠆘󠇙󠆝󠅵󠇗󠆭󠆁󠄐󠇗󠅹󠅸󠇖󠆍󠅳󠇖󠅹󠅰󠇖󠆌󠅹󠄬󠅒󠅢󠄟󠄮

⑥夹板第二孔与第三孔间距:160mm。󠄐󠅅󠄹󠄴󠄪󠄾󠅟󠅤󠄐󠄼󠅟󠅗󠅙󠅞󠄬󠅒󠅢󠄟󠄮󠇘󠆭󠆘󠇙󠆝󠅵󠇗󠆭󠆁󠄐󠇗󠅹󠅸󠇖󠆍󠅳󠇖󠅹󠅰󠇖󠆌󠅹󠄬󠅒󠅢󠄟󠄮

(3)60kg/m 钢轨普通接头构造轨缝计算

图2 极限状态夹板各孔位置关系

①考虑钢轨和夹板螺栓孔间隙的构造轨缝

ag=2(d1-d3)+2(d2-d3)

=2(31-22.051)+2(26-24)

21.9

②考虑夹板中间两螺栓孔距离的构造轨缝󠄐󠅅󠄹󠄴󠄪󠄾󠅟󠅤󠄐󠄼󠅟󠅗󠅙󠅞󠄬󠅒󠅢󠄟󠄮󠇘󠆭󠆘󠇙󠆝󠅵󠇗󠆭󠆁󠄐󠇗󠅹󠅸󠇖󠆍󠅳󠇖󠅹󠅰󠇖󠆌󠅹󠄬󠅒󠅢󠄟󠄮

ag=L2+d1+d2-2L1-d3-d3

=160+31+26-2*76-24-22.051

≈18.9

式中:

ag——构 造 轨 缝(mm);

d1——钢轨螺栓孔直径( mm);

d2——接头夹板螺栓孔直径 (mm);

d3——接头螺栓有螺纹部分直径( mm);

d3′—— 接头螺栓无螺纹部分直径 (mm);

L1——钢轨第一螺栓孔中心至轨端的距离(mm);

L2——接头夹板中间两螺栓孔中心距离(mm)。

③构造缝的确定

故60kg/m钢轨普通接头夹板,根据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分别为21.9和18.9取最小值,得夹板构造轨缝为18mm。󠄐󠅅󠄹󠄴󠄪󠄾󠅟󠅤󠄐󠄼󠅟󠅗󠅙󠅞󠄬󠅒󠅢󠄟󠄮󠇘󠆭󠆘󠇙󠆝󠅵󠇗󠆭󠆁󠄐󠇗󠅹󠅸󠇖󠆍󠅳󠇖󠅹󠅰󠇖󠆌󠅹󠄬󠅒󠅢󠄟󠄮

3.2 普通绝缘夹板参数计算

(1)普通绝缘接头轨缝的确定依据

根据《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钢轨绝缘管理办法》分体绝缘轨缝应保持6~15mm,限定最小值是因为绝缘轨端片标准厚度为 5mm,若轨缝过小,钢轨热胀时易挤压绝缘轨端片,导致其破损失效,进而引发轨道电路短路故障,过大会使接头绝缘管破裂造成失效,甚至引发孔壁损伤、螺栓拉弯或拉断等结构病害,同时破坏轨道电路稳定性。󠄐󠅅󠄹󠄴󠄪󠄾󠅟󠅤󠄐󠄼󠅟󠅗󠅙󠅞󠄬󠅒󠅢󠄟󠄮󠇘󠆭󠆘󠇙󠆝󠅵󠇗󠆭󠆁󠄐󠇗󠅹󠅸󠇖󠆍󠅳󠇖󠅹󠅰󠇖󠆌󠅹󠄬󠅒󠅢󠄟󠄮

(2) 普通绝缘夹板参数计算

以60kg/m 钢轨普通绝缘夹板及接头尺寸为例,其关键尺寸参数如下:󠄐󠅅󠄹󠄴󠄪󠄾󠅟󠅤󠄐󠄼󠅟󠅗󠅙󠅞󠄬󠅒󠅢󠄟󠄮󠇘󠆭󠆘󠇙󠆝󠅵󠇗󠆭󠆁󠄐󠇗󠅹󠅸󠇖󠆍󠅳󠇖󠅹󠅰󠇖󠆌󠅹󠄬󠅒󠅢󠄟󠄮

图3 极限状态绝缘夹板各孔位置关系

①钢轨接头螺栓孔直径:31mm;

②接头夹板螺栓孔直径:33mm;󠄐󠅅󠄹󠄴󠄪󠄾󠅟󠅤󠄐󠄼󠅟󠅗󠅙󠅞󠄬󠅒󠅢󠄟󠄮󠇘󠆭󠆘󠇙󠆝󠅵󠇗󠆭󠆁󠄐󠇗󠅹󠅸󠇖󠆍󠅳󠇖󠅹󠅰󠇖󠆌󠅹󠄬󠅒󠅢󠄟󠄮

③绝缘套管内外径:25-28mm;󠄐󠅅󠄹󠄴󠄪󠄾󠅟󠅤󠄐󠄼󠅟󠅗󠅙󠅞󠄬󠅒󠅢󠄟󠄮󠇘󠆭󠆘󠇙󠆝󠅵󠇗󠆭󠆁󠄐󠇗󠅹󠅸󠇖󠆍󠅳󠇖󠅹󠅰󠇖󠆌󠅹󠄬󠅒󠅢󠄟󠄮

④接头螺栓无螺纹部分杆直径:22mm;󠄐󠅅󠄹󠄴󠄪󠄾󠅟󠅤󠄐󠄼󠅟󠅗󠅙󠅞󠄬󠅒󠅢󠄟󠄮󠇘󠆭󠆘󠇙󠆝󠅵󠇗󠆭󠆁󠄐󠇗󠅹󠅸󠇖󠆍󠅳󠇖󠅹󠅰󠇖󠆌󠅹󠄬󠅒󠅢󠄟󠄮

⑤接头螺栓带螺纹部分直径:24mm;󠄐󠅅󠄹󠄴󠄪󠄾󠅟󠅤󠄐󠄼󠅟󠅗󠅙󠅞󠄬󠅒󠅢󠄟󠄮󠇘󠆭󠆘󠇙󠆝󠅵󠇗󠆭󠆁󠄐󠇗󠅹󠅸󠇖󠆍󠅳󠇖󠅹󠅰󠇖󠆌󠅹󠄬󠅒󠅢󠄟󠄮

⑥夹板轨端第一孔距:76mm;󠄐󠅅󠄹󠄴󠄪󠄾󠅟󠅤󠄐󠄼󠅟󠅗󠅙󠅞󠄬󠅒󠅢󠄟󠄮󠇘󠆭󠆘󠇙󠆝󠅵󠇗󠆭󠆁󠄐󠇗󠅹󠅸󠇖󠆍󠅳󠇖󠅹󠅰󠇖󠆌󠅹󠄬󠅒󠅢󠄟󠄮

⑦夹板第二孔与第三孔间距:160mm。󠄐󠅅󠄹󠄴󠄪󠄾󠅟󠅤󠄐󠄼󠅟󠅗󠅙󠅞󠄬󠅒󠅢󠄟󠄮󠇘󠆭󠆘󠇙󠆝󠅵󠇗󠆭󠆁󠄐󠇗󠅹󠅸󠇖󠆍󠅳󠇖󠅹󠅰󠇖󠆌󠅹󠄬󠅒󠅢󠄟󠄮

(3)60kg/m 钢轨普通绝缘接头构造轨缝推算

根据《工电联合整治道岔、钢轨绝缘管理办法》分体绝缘应保持6~15mm。󠄐󠅅󠄹󠄴󠄪󠄾󠅟󠅤󠄐󠄼󠅟󠅗󠅙󠅞󠄬󠅒󠅢󠄟󠄮󠇘󠆭󠆘󠇙󠆝󠅵󠇗󠆭󠆁󠄐󠇗󠅹󠅸󠇖󠆍󠅳󠇖󠅹󠅰󠇖󠆌󠅹󠄬󠅒󠅢󠄟󠄮

①考虑钢轨和夹板螺栓孔间隙的构造轨缝󠄐󠅅󠄹󠄴󠄪󠄾󠅟󠅤󠄐󠄼󠅟󠅗󠅙󠅞󠄬󠅒󠅢󠄟󠄮󠇘󠆭󠆘󠇙󠆝󠅵󠇗󠆭󠆁󠄐󠇗󠅹󠅸󠇖󠆍󠅳󠇖󠅹󠅰󠇖󠆌󠅹󠄬󠅒󠅢󠄟󠄮

在计算普通接头构造缝时,公式中应用连接螺栓有/无螺纹部分的计算,起初不知道含义,最后查阅1955版工务技术手册,改版构造轨缝计算时采用无螺纹部分计算,但采用了螺栓直径公差进行计算。在理解其前提下,绝缘接头内部限制为绝缘管,所以我们将连接螺栓替换为绝缘管,并引入制造工差,其计算公式为:󠄐󠅅󠄹󠄴󠄪󠄾󠅟󠅤󠄐󠄼󠅟󠅗󠅙󠅞󠄬󠅒󠅢󠄟󠄮󠇘󠆭󠆘󠇙󠆝󠅵󠇗󠆭󠆁󠄐󠇗󠅹󠅸󠇖󠆍󠅳󠇖󠅹󠅰󠇖󠆌󠅹󠄬󠅒󠅢󠄟󠄮

ag=2(d1-d4)+2(d2-d3)-2S

=2(31-28)+2(33-28)-2*0.5

=15

②考虑夹板中间两螺栓孔距离的构造轨缝󠄐󠅅󠄹󠄴󠄪󠄾󠅟󠅤󠄐󠄼󠅟󠅗󠅙󠅞󠄬󠅒󠅢󠄟󠄮󠇘󠆭󠆘󠇙󠆝󠅵󠇗󠆭󠆁󠄐󠇗󠅹󠅸󠇖󠆍󠅳󠇖󠅹󠅰󠇖󠆌󠅹󠄬󠅒󠅢󠄟󠄮

同上替换螺杆直径为绝缘套管,其计算公式调整为󠄐󠅅󠄹󠄴󠄪󠄾󠅟󠅤󠄐󠄼󠅟󠅗󠅙󠅞󠄬󠅒󠅢󠄟󠄮󠇘󠆭󠆘󠇙󠆝󠅵󠇗󠆭󠆁󠄐󠇗󠅹󠅸󠇖󠆍󠅳󠇖󠅹󠅰󠇖󠆌󠅹󠄬󠅒󠅢󠄟󠄮

ag=L2+d1+d2-2L1-d4-d4

=160+31+33-2*76-28-28

=16

式中:

ag——构造轨缝(mm);

d1——钢轨螺栓孔直径( mm);

d2——接头夹板螺栓孔直径 (mm);

d3——接头螺栓有螺纹部分直径( mm);

d4——绝缘套管外直径( mm);

S——绝缘套管外径公差,取正误差0.5mm;󠄐󠅅󠄹󠄴󠄪󠄾󠅟󠅤󠄐󠄼󠅟󠅗󠅙󠅞󠄬󠅒󠅢󠄟󠄮󠇘󠆭󠆘󠇙󠆝󠅵󠇗󠆭󠆁󠄐󠇗󠅹󠅸󠇖󠆍󠅳󠇖󠅹󠅰󠇖󠆌󠅹󠄬󠅒󠅢󠄟󠄮

L1——钢轨第一螺栓孔中心至轨端的距离(mm);

L2——接头夹板中间两螺栓孔中心距离(mm)。

③构造缝的确定

根据上述两个公式计算分别为15和16取最小值,得夹板构造轨缝为15mm。󠄐󠅅󠄹󠄴󠄪󠄾󠅟󠅤󠄐󠄼󠅟󠅗󠅙󠅞󠄬󠅒󠅢󠄟󠄮󠇘󠆭󠆘󠇙󠆝󠅵󠇗󠆭󠆁󠄐󠇗󠅹󠅸󠇖󠆍󠅳󠇖󠅹󠅰󠇖󠆌󠅹󠄬󠅒󠅢󠄟󠄮

4 轨缝极限状态 CAD 模拟验证

4.1 普通接头极限轨缝模拟​

图4 普通接头极限状态轨缝模拟示意图

CAD 模拟显示,60kg/m 钢轨普通夹板在极限状态下,当轨缝达到 21mm 时,钢轨孔、夹板螺栓孔与连接螺栓的配合处于临界状态 —— 此时螺栓与孔眼的间隙完全消失,若轨缝继续增大,将导致螺栓受剪、孔壁应力集中,甚至引发夹板变形或钢轨螺丝孔损伤。​

该模拟临界值(21mm)与前文基于螺栓孔间隙的理论计算值(21.9mm)高度吻合,差异仅源于模拟中对部件装配误差的简化处理;而普通接头构造轨缝最终确定为 18mm,较模拟临界轨缝(21mm)预留了 3mm 的安全冗余,既避免极端工况下突破临界状态,又能满足日常温度变化的伸缩需求,充分验证了 18mm 构造轨缝设计的科学性与安全性。󠄐󠅅󠄹󠄴󠄪󠄾󠅟󠅤󠄐󠄼󠅟󠅗󠅙󠅞󠄬󠅒󠅢󠄟󠄮󠇘󠆭󠆘󠇙󠆝󠅵󠇗󠆭󠆁󠄐󠇗󠅹󠅸󠇖󠆍󠅳󠇖󠅹󠅰󠇖󠆌󠅹󠄬󠅒󠅢󠄟󠄮

4.2 绝缘接头极限轨缝模拟​

图5 普通绝缘接头极限状态轨缝模拟示意图

绝缘接头极限状态模拟显示,当轨缝达到 16mm 时,绝缘套管与钢轨螺栓孔、夹板孔的配合处于临界状态,此时绝缘套管未出现明显挤压变形,但已接近理论计算中基于夹板中间螺栓孔距离的 16mm 限值;当轨缝超过 16mm 时,绝缘套管开始出现应力集中与轻微变形,而结合绝缘性能要求(避免绝缘管破裂),实际控制需以理论计算的最小值 15mm 为上限,模拟结果进一步解释了为何绝缘轨缝需严格控制在 15mm 以内 —— 既避免突破结构临界状态,又为绝缘部件预留安全余量。

5 总结

本文通过对有缝线路轨缝的理论计算与 CAD 极限状态模拟,可观察到标准规范中轨缝构造限值对应的数值差值:普通接头理论临界值与 18mm 构造限值间有 3mm 差值,普通绝缘接头理论临界值与 15mm 构造上限间有 1mm 差值,但这类差值并非严格意义上的 “安全余量”—— 因理论计算与模拟均基于部件尺寸精准、安装无偏差的理想状态,未考虑现场实际存在的夹板安装偏移、连接螺栓歪斜等复杂工况,而这些因素会直接压缩轨缝的实际安全空间,导致理论临界值与现场承载能力存在差异。​

因此,在日常生产与工作中,必须摒弃 “依赖理论差值放宽管控” 的思路,严格按标准执行:普通接头轨缝控制不大于 18mm,普通绝缘接头轨缝控制不大于 15mm,以此抵消现场工况偏差的影响,避免轨缝超限引发胀轨跑道、绝缘失效、螺栓拉断等病害,保障有缝线路安全稳定运营。󠄐󠅅󠄹󠄴󠄪󠄾󠅟󠅤󠄐󠄼󠅟󠅗󠅙󠅞󠄬󠅒󠅢󠄟󠄮󠇘󠆭󠆘󠇙󠆝󠅵󠇗󠆭󠆁󠄐󠇗󠅹󠅸󠇖󠆍󠅳󠇖󠅹󠅰󠇖󠆌󠅹󠄬󠅒󠅢󠄟󠄮

作者:轨哥(轨魅网)、甄静云(临汾综合段)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分析研究

关于隧道渗漏水处延缓钢轨锈蚀过渡性保护措施的实践与探索

2025-10-8 0:00:00

轨魅百科

轮轨接触光带

2024-1-25 0:00: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