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轨魅学术>病害整治>道岔辙叉几何尺寸合理维修值的分析与处理

道岔辙叉几何尺寸合理维修值的分析与处理

为了保持道岔稳定,使轨距、高低、方向、水平及各部位尺寸保持良好状态,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整治辙叉部位是耗时最多,技术上最难处理好的关键部位,辙又是道岔的核心部位,也是安全的薄弱环节,如何计算确定辙叉部位几何尺寸的合理维修值,用来指导日常养护维修作业,提高工效及道岔的质量,延长道岔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1 存在问题及原因

1.1 存在问题

当护轨与心轨的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符合要求时,会严重危及行车安全。󠄐󠄹󠅀󠄪󠄢󠄡󠄦󠄞󠄧󠄣󠄞󠄢󠄡󠄦󠄞󠄨󠄧󠄬󠅒󠅢󠄟󠄮󠄐󠅅󠄹󠄴󠄪󠄾󠅟󠅤󠄐󠄼󠅟󠅗󠅙󠅞󠄬󠅒󠅢󠄟󠄮󠇘󠆭󠆘󠇙󠆝󠅵󠇗󠆭󠆁󠄐󠇗󠅹󠅸󠇖󠆍󠅳󠇖󠅹󠅰󠇖󠆌󠅹󠄬󠅒󠅢󠄟󠄮

当护轨作用面至心轨作用面的距离(即查照间隔)小于1391mm时,将造成车轮撞击心轨,并造成护轨的拉力作用过重,甚至可能造成车轮爬上心轨;当护轨的作用面至翼轨作用面(即护背距离)大于1348 mm时,将加大护轨和辙叉翼的磨耗,甚至造成整组道岔纵移或横移,影响道岔的稳定性,常遇见的有心轨磨耗、翼轨坍塌,护轨螺栓折断等安全隐患。󠄐󠄹󠅀󠄪󠄢󠄡󠄦󠄞󠄧󠄣󠄞󠄢󠄡󠄦󠄞󠄨󠄧󠄬󠅒󠅢󠄟󠄮󠄐󠅅󠄹󠄴󠄪󠄾󠅟󠅤󠄐󠄼󠅟󠅗󠅙󠅞󠄬󠅒󠅢󠄟󠄮󠇘󠆭󠆘󠇙󠆝󠅵󠇗󠆭󠆁󠄐󠇗󠅹󠅸󠇖󠆍󠅳󠇖󠅹󠅰󠇖󠆌󠅹󠄬󠅒󠅢󠄟󠄮

从近两年来对道岔维修验收情况来看,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不合要求的占失格道岔数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需要仔细分析原因,掌握规律,合理确定维修值,以提高道岔的维修质量和工作效率。󠄐󠄹󠅀󠄪󠄢󠄡󠄦󠄞󠄧󠄣󠄞󠄢󠄡󠄦󠄞󠄨󠄧󠄬󠅒󠅢󠄟󠄮󠄐󠅅󠄹󠄴󠄪󠄾󠅟󠅤󠄐󠄼󠅟󠅗󠅙󠅞󠄬󠅒󠅢󠄟󠄮󠇘󠆭󠆘󠇙󠆝󠅵󠇗󠆭󠆁󠄐󠇗󠅹󠅸󠇖󠆍󠅳󠇖󠅹󠅰󠇖󠆌󠅹󠄬󠅒󠅢󠄟󠄮

1.2 超限原因

造成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超限的主要原因:一是护轨轮缘槽偏大、翼轨轮缘槽偏小,辙叉处轨距超限。二是叉心部位下有失效枕或岔枕下有暗坑、空吊或基床不稳定,当列车重载通过时,会造成道岔高低、方向的变化,甚至会出现整组道岔前后爬行或横移等现象,引起不良后果。三是道岔前后、高低、方向不良,当列车通过时也会造成列车摇摆并冲击辙又,造成道岔病害,影响道岔寿命。󠄐󠄹󠅀󠄪󠄢󠄡󠄦󠄞󠄧󠄣󠄞󠄢󠄡󠄦󠄞󠄨󠄧󠄬󠅒󠅢󠄟󠄮󠄐󠅅󠄹󠄴󠄪󠄾󠅟󠅤󠄐󠄼󠅟󠅗󠅙󠅞󠄬󠅒󠅢󠄟󠄮󠇘󠆭󠆘󠇙󠆝󠅵󠇗󠆭󠆁󠄐󠇗󠅹󠅸󠇖󠆍󠅳󠇖󠅹󠅰󠇖󠆌󠅹󠄬󠅒󠅢󠄟󠄮

2 查照间隔与相关数值的关系

2.1 规章要求

《铁路线路维修规则》(以下简称维规)对道岔几何尺寸的要求:平直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2mm(容许误差为-1mm、+3mm),翼轨轮缘槽宽度为46mm(容许误差为-1mm、+3mm),轨距为1435mm(容许误差为-2mm、+3mm)。󠄐󠄹󠅀󠄪󠄢󠄡󠄦󠄞󠄧󠄣󠄞󠄢󠄡󠄦󠄞󠄨󠄧󠄬󠅒󠅢󠄟󠄮󠄐󠅅󠄹󠄴󠄪󠄾󠅟󠅤󠄐󠄼󠅟󠅗󠅙󠅞󠄬󠅒󠅢󠄟󠄮󠇘󠆭󠆘󠇙󠆝󠅵󠇗󠆭󠆁󠄐󠇗󠅹󠅸󠇖󠆍󠅳󠇖󠅹󠅰󠇖󠆌󠅹󠄬󠅒󠅢󠄟󠄮

2.2 计算实例

现以50kg/m钢轨12号单开道岔为例,如图1、图2所示。将护轨轮缘槽宽度(图1、图2中的T1)控制在41∼44mm之间(即误差控制在-1、+2),将翼轨轮缘槽宽度(图1、图2中的T2)控制在46∼49mm之间(即误差控制在0、+3),将轨距控制在1434-1437mm之间(即误差控制在-1、+2)。那么,护轨轮缘槽宽度就有41、42、43、44mm4个整数,翼轨轮缘槽宽度也有46、47、48、49mm4个整数,轨距误差也有-1、0、+1、+2mm4个整数。这3组数值之间按不同的排列组合就存在有64种组合形式。󠄐󠄹󠅀󠄪󠄢󠄡󠄦󠄞󠄧󠄣󠄞󠄢󠄡󠄦󠄞󠄨󠄧󠄬󠅒󠅢󠄟󠄮󠄐󠅅󠄹󠄴󠄪󠄾󠅟󠅤󠄐󠄼󠅟󠅗󠅙󠅞󠄬󠅒󠅢󠄟󠄮󠇘󠆭󠆘󠇙󠆝󠅵󠇗󠆭󠆁󠄐󠇗󠅹󠅸󠇖󠆍󠅳󠇖󠅹󠅰󠇖󠆌󠅹󠄬󠅒󠅢󠄟󠄮

图1 道岔平面示意图
图2 道岔辙叉心轨截面示意图

2.3 计算分析与建议

排列组合换算结果表明,这64种组合存在三种情况:一是查照间隔小于1391mm,护背距离大于1348mm 的组合有12种,这12种组合不符合《维规》要求,应该剔除不用。二是查照间隔有一个恰好是等于1391mm或1348mm的组合有25种,在列车运行动态作用的情况下,这种没留有余地的组合很难持久保持质量,很容易造成道岔质量失格,因此这25种组合方式最好不用。三是轮缘槽宽度留有lmm及以上余地的组合有27种,它们能较长时间地使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处于良好状态。󠄐󠄹󠅀󠄪󠄢󠄡󠄦󠄞󠄧󠄣󠄞󠄢󠄡󠄦󠄞󠄨󠄧󠄬󠅒󠅢󠄟󠄮󠄐󠅅󠄹󠄴󠄪󠄾󠅟󠅤󠄐󠄼󠅟󠅗󠅙󠅞󠄬󠅒󠅢󠄟󠄮󠇘󠆭󠆘󠇙󠆝󠅵󠇗󠆭󠆁󠄐󠇗󠅹󠅸󠇖󠆍󠅳󠇖󠅹󠅰󠇖󠆌󠅹󠄬󠅒󠅢󠄟󠄮

为了便于在实际工作中能快速准确地确定辙叉部位的合理维修值,现将27种排列组合列表如下(表1):󠄐󠄹󠅀󠄪󠄢󠄡󠄦󠄞󠄧󠄣󠄞󠄢󠄡󠄦󠄞󠄨󠄧󠄬󠅒󠅢󠄟󠄮󠄐󠅅󠄹󠄴󠄪󠄾󠅟󠅤󠄐󠄼󠅟󠅗󠅙󠅞󠄬󠅒󠅢󠄟󠄮󠇘󠆭󠆘󠇙󠆝󠅵󠇗󠆭󠆁󠄐󠇗󠅹󠅸󠇖󠆍󠅳󠇖󠅹󠅰󠇖󠆌󠅹󠄬󠅒󠅢󠄟󠄮

表1  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与三组数值关系表                    单位:mm

序号护轨轮缘槽宽轨距翼轨轮缘槽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
14114344613931347
24114344713931346
34114344813931345
44214344613921346
54214344713921345
64114354713941347
74114354813941346
84114354913941345
94214354613931347
104214354713931346
114214354813931345
124314354613921346
134314354713921345
144214364713941347
154214364813941346
164214364913941345
174314364613931347
184314364713931346
194314364813931345
204414364613921346
214414364713921345
224314374713941347
234314374813941346
244314374913941345
254414374613931347
264414374713931346
274414374813931345

分析以上27种数值排列组合,可以统计得出表2结果:

表2  维修值组合统计表                        单位:mm/处

护轨轮缘槽宽轨距翼轨轮缘
41/61435/546/7
42/81435/847/10
43/81436/848/7
44/51437/649/3

说明:41/6表示护轨轮缘槽宽度为41mm的有6处,其余同。

从表2可以看出,当护轨轮缘槽宽取42mm、43mm,轨距取1435mm和1436mm,翼轨轮缘槽宽取47 mm时最为理想。建议在实际工作中对照并采用这种维修值比较合理。󠄐󠄹󠅀󠄪󠄢󠄡󠄦󠄞󠄧󠄣󠄞󠄢󠄡󠄦󠄞󠄨󠄧󠄬󠅒󠅢󠄟󠄮󠄐󠅅󠄹󠄴󠄪󠄾󠅟󠅤󠄐󠄼󠅟󠅗󠅙󠅞󠄬󠅒󠅢󠄟󠄮󠇘󠆭󠆘󠇙󠆝󠅵󠇗󠆭󠆁󠄐󠇗󠅹󠅸󠇖󠆍󠅳󠇖󠅹󠅰󠇖󠆌󠅹󠄬󠅒󠅢󠄟󠄮

从27种组合形式来看,护轨轮缘槽宽度在现场的问题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小于41mm,二是大于44 mm。小于41mm时,只要打磨基本轨“肥边”就能解决;大于4mm时主要是护轨磨耗过度引起的,只要更换护轨就可以解决了。关于轨距误差问题,只要安装又心轨距杆就很容易满足对轨距的要求。难就难在翼轨轮缘槽,因为目前普通道岔叉心绝大部分为锰钢整铸,轮缘槽宽度以44mm 为多,如将翼轨轮缘槽打磨加宽2mm左右,则难度很大。󠄐󠄹󠅀󠄪󠄢󠄡󠄦󠄞󠄧󠄣󠄞󠄢󠄡󠄦󠄞󠄨󠄧󠄬󠅒󠅢󠄟󠄮󠄐󠅅󠄹󠄴󠄪󠄾󠅟󠅤󠄐󠄼󠅟󠅗󠅙󠅞󠄬󠅒󠅢󠄟󠄮󠇘󠆭󠆘󠇙󠆝󠅵󠇗󠆭󠆁󠄐󠇗󠅹󠅸󠇖󠆍󠅳󠇖󠅹󠅰󠇖󠆌󠅹󠄬󠅒󠅢󠄟󠄮

护轨轮缘槽宽度取41mm,翼轨轮缘槽取49mm,与《维规》要求比较,没有预留量,会不会出现更小更大的情况呢?不会!因为列车的作用力在护轮轨作用边,随着护轮轨作用边的磨耗,轮缘槽只会越来越宽而不会减少,而辙叉心作用边承受列车的作用力,翼轨未受挤压和冲击,因此轮缘槽亦不会增宽。󠄐󠄹󠅀󠄪󠄢󠄡󠄦󠄞󠄧󠄣󠄞󠄢󠄡󠄦󠄞󠄨󠄧󠄬󠅒󠅢󠄟󠄮󠄐󠅅󠄹󠄴󠄪󠄾󠅟󠅤󠄐󠄼󠅟󠅗󠅙󠅞󠄬󠅒󠅢󠄟󠄮󠇘󠆭󠆘󠇙󠆝󠅵󠇗󠆭󠆁󠄐󠇗󠅹󠅸󠇖󠆍󠅳󠇖󠅹󠅰󠇖󠆌󠅹󠄬󠅒󠅢󠄟󠄮

查照间隔是不是越大越好?护背距离是不是越小越好呢?从建议采用的27种组合方式看,查照间隔的最大数值是1394mm,护背距离的最小数值是1345mm,最大最小数值均在3mm以内,没有出现过大或过小现象。󠄐󠄹󠅀󠄪󠄢󠄡󠄦󠄞󠄧󠄣󠄞󠄢󠄡󠄦󠄞󠄨󠄧󠄬󠅒󠅢󠄟󠄮󠄐󠅅󠄹󠄴󠄪󠄾󠅟󠅤󠄐󠄼󠅟󠅗󠅙󠅞󠄬󠅒󠅢󠄟󠄮󠇘󠆭󠆘󠇙󠆝󠅵󠇗󠆭󠆁󠄐󠇗󠅹󠅸󠇖󠆍󠅳󠇖󠅹󠅰󠇖󠆌󠅹󠄬󠅒󠅢󠄟󠄮

查照间隔如果过大,假定达到1397mm,由于护轨轮缘槽偏小,列车轮缘挤压护轨作用边,就会加快护轨的磨耗,甚至将护轨螺栓拉断,列车就有进异股掉道的危险。护背距离过小,也会引起行车安全事故,因为三位数值之间是互为因果关系的。󠄐󠄹󠅀󠄪󠄢󠄡󠄦󠄞󠄧󠄣󠄞󠄢󠄡󠄦󠄞󠄨󠄧󠄬󠅒󠅢󠄟󠄮󠄐󠅅󠄹󠄴󠄪󠄾󠅟󠅤󠄐󠄼󠅟󠅗󠅙󠅞󠄬󠅒󠅢󠄟󠄮󠇘󠆭󠆘󠇙󠆝󠅵󠇗󠆭󠆁󠄐󠇗󠅹󠅸󠇖󠆍󠅳󠇖󠅹󠅰󠇖󠆌󠅹󠄬󠅒󠅢󠄟󠄮

3 轮缘槽宽度的确定

一是用道岔专用卡尺直接测量护轨轮缘槽和翼轨轮缘槽的宽度,这种方法最简便。普通游标卡尺受道岔构造的影响,所测数据不准确,一般不能采用。

二是用换算办法计算护轨轮缘槽和翼轨轮缘槽宽度,所测数据接近实际,操作方法为:󠄐󠄹󠅀󠄪󠄢󠄡󠄦󠄞󠄧󠄣󠄞󠄢󠄡󠄦󠄞󠄨󠄧󠄬󠅒󠅢󠄟󠄮󠄐󠅅󠄹󠄴󠄪󠄾󠅟󠅤󠄐󠄼󠅟󠅗󠅙󠅞󠄬󠅒󠅢󠄟󠄮󠇘󠆭󠆘󠇙󠆝󠅵󠇗󠆭󠆁󠄐󠇗󠅹󠅸󠇖󠆍󠅳󠇖󠅹󠅰󠇖󠆌󠅹󠄬󠅒󠅢󠄟󠄮

在叉心40mm断面处用轨距尺量出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三组数值后,再求轮缘槽宽度(图中T1、T2)。󠄐󠄹󠅀󠄪󠄢󠄡󠄦󠄞󠄧󠄣󠄞󠄢󠄡󠄦󠄞󠄨󠄧󠄬󠅒󠅢󠄟󠄮󠄐󠅅󠄹󠄴󠄪󠄾󠅟󠅤󠄐󠄼󠅟󠅗󠅙󠅞󠄬󠅒󠅢󠄟󠄮󠇘󠆭󠆘󠇙󠆝󠅵󠇗󠆭󠆁󠄐󠇗󠅹󠅸󠇖󠆍󠅳󠇖󠅹󠅰󠇖󠆌󠅹󠄬󠅒󠅢󠄟󠄮

假定轨距、查照间隔、护背距离三组数值分别为1435mm、1392mm、1349mm。则有:󠄐󠄹󠅀󠄪󠄢󠄡󠄦󠄞󠄧󠄣󠄞󠄢󠄡󠄦󠄞󠄨󠄧󠄬󠅒󠅢󠄟󠄮󠄐󠅅󠄹󠄴󠄪󠄾󠅟󠅤󠄐󠄼󠅟󠅗󠅙󠅞󠄬󠅒󠅢󠄟󠄮󠇘󠆭󠆘󠇙󠆝󠅵󠇗󠆭󠆁󠄐󠇗󠅹󠅸󠇖󠆍󠅳󠇖󠅹󠅰󠇖󠆌󠅹󠄬󠅒󠅢󠄟󠄮

护轨轮缘槽宽=轨距-查照间隔=1435-1392-43翼轨轮缘槽宽=查照间隔-护背距离=1392-1349-43󠄐󠄹󠅀󠄪󠄢󠄡󠄦󠄞󠄧󠄣󠄞󠄢󠄡󠄦󠄞󠄨󠄧󠄬󠅒󠅢󠄟󠄮󠄐󠅅󠄹󠄴󠄪󠄾󠅟󠅤󠄐󠄼󠅟󠅗󠅙󠅞󠄬󠅒󠅢󠄟󠄮󠇘󠆭󠆘󠇙󠆝󠅵󠇗󠆭󠆁󠄐󠇗󠅹󠅸󠇖󠆍󠅳󠇖󠅹󠅰󠇖󠆌󠅹󠄬󠅒󠅢󠄟󠄮

那么,如何确定三组数值的最优组合形式呢?󠄐󠄹󠅀󠄪󠄢󠄡󠄦󠄞󠄧󠄣󠄞󠄢󠄡󠄦󠄞󠄨󠄧󠄬󠅒󠅢󠄟󠄮󠄐󠅅󠄹󠄴󠄪󠄾󠅟󠅤󠄐󠄼󠅟󠅗󠅙󠅞󠄬󠅒󠅢󠄟󠄮󠇘󠆭󠆘󠇙󠆝󠅵󠇗󠆭󠆁󠄐󠇗󠅹󠅸󠇖󠆍󠅳󠇖󠅹󠅰󠇖󠆌󠅹󠄬󠅒󠅢󠄟󠄮

根据以上数值,只要将轨距减少1mm,那么查照间隔和护背距离、轨距均可达到1391mm、1348mm和1434mm,能勉强满足质量要求,但不能持久保持质量,离失格道岔仅差一步。󠄐󠄹󠅀󠄪󠄢󠄡󠄦󠄞󠄧󠄣󠄞󠄢󠄡󠄦󠄞󠄨󠄧󠄬󠅒󠅢󠄟󠄮󠄐󠅅󠄹󠄴󠄪󠄾󠅟󠅤󠄐󠄼󠅟󠅗󠅙󠅞󠄬󠅒󠅢󠄟󠄮󠇘󠆭󠆘󠇙󠆝󠅵󠇗󠆭󠆁󠄐󠇗󠅹󠅸󠇖󠆍󠅳󠇖󠅹󠅰󠇖󠆌󠅹󠄬󠅒󠅢󠄟󠄮

在轨距和查照间隔不变的情况下,只要将辙又翼轨边打磨2mm及以上,护背距离就会等于或小于1347mm,不但满足了技术质量要求,而且也避免了因改道对枕木的破坏。󠄐󠄹󠅀󠄪󠄢󠄡󠄦󠄞󠄧󠄣󠄞󠄢󠄡󠄦󠄞󠄨󠄧󠄬󠅒󠅢󠄟󠄮󠄐󠅅󠄹󠄴󠄪󠄾󠅟󠅤󠄐󠄼󠅟󠅗󠅙󠅞󠄬󠅒󠅢󠄟󠄮󠇘󠆭󠆘󠇙󠆝󠅵󠇗󠆭󠆁󠄐󠇗󠅹󠅸󠇖󠆍󠅳󠇖󠅹󠅰󠇖󠆌󠅹󠄬󠅒󠅢󠄟󠄮

4 几点建议

做好道岔前后50m线路的整体维修,保持道岔与线路轨面、方向的顺接。

针对辙叉底部存在的空吊和暗坑,要加强捣固,特别是叉心和辙叉前后接头处的捣固。󠄐󠄹󠅀󠄪󠄢󠄡󠄦󠄞󠄧󠄣󠄞󠄢󠄡󠄦󠄞󠄨󠄧󠄬󠅒󠅢󠄟󠄮󠄐󠅅󠄹󠄴󠄪󠄾󠅟󠅤󠄐󠄼󠅟󠅗󠅙󠅞󠄬󠅒󠅢󠄟󠄮󠇘󠆭󠆘󠇙󠆝󠅵󠇗󠆭󠆁󠄐󠇗󠅹󠅸󠇖󠆍󠅳󠇖󠅹󠅰󠇖󠆌󠅹󠄬󠅒󠅢󠄟󠄮

为加强辙叉和护轨的整体联系,要经常检查护轨处轨撑是否牢固。经常检查道岔,对照几何尺寸,及时打磨道岔肥边。󠄐󠄹󠅀󠄪󠄢󠄡󠄦󠄞󠄧󠄣󠄞󠄢󠄡󠄦󠄞󠄨󠄧󠄬󠅒󠅢󠄟󠄮󠄐󠅅󠄹󠄴󠄪󠄾󠅟󠅤󠄐󠄼󠅟󠅗󠅙󠅞󠄬󠅒󠅢󠄟󠄮󠇘󠆭󠆘󠇙󠆝󠅵󠇗󠆭󠆁󠄐󠇗󠅹󠅸󠇖󠆍󠅳󠇖󠅹󠅰󠇖󠆌󠅹󠄬󠅒󠅢󠄟󠄮

文章来源:

原文名称:道岔辙叉几何尺寸合理维修值的分析与处理󠄐󠄹󠅀󠄪󠄢󠄡󠄦󠄞󠄧󠄣󠄞󠄢󠄡󠄦󠄞󠄨󠄧󠄬󠅒󠅢󠄟󠄮󠄐󠅅󠄹󠄴󠄪󠄾󠅟󠅤󠄐󠄼󠅟󠅗󠅙󠅞󠄬󠅒󠅢󠄟󠄮󠇘󠆭󠆘󠇙󠆝󠅵󠇗󠆭󠆁󠄐󠇗󠅹󠅸󠇖󠆍󠅳󠇖󠅹󠅰󠇖󠆌󠅹󠄬󠅒󠅢󠄟󠄮

作者信息:杨 聪(柳州铁路局百色工务段,广西 百色533000)󠄐󠄹󠅀󠄪󠄢󠄡󠄦󠄞󠄧󠄣󠄞󠄢󠄡󠄦󠄞󠄨󠄧󠄬󠅒󠅢󠄟󠄮󠄐󠅅󠄹󠄴󠄪󠄾󠅟󠅤󠄐󠄼󠅟󠅗󠅙󠅞󠄬󠅒󠅢󠄟󠄮󠇘󠆭󠆘󠇙󠆝󠅵󠇗󠆭󠆁󠄐󠇗󠅹󠅸󠇖󠆍󠅳󠇖󠅹󠅰󠇖󠆌󠅹󠄬󠅒󠅢󠄟󠄮

出版社:广西铁道 2005年6月第4期󠄐󠄹󠅀󠄪󠄢󠄡󠄦󠄞󠄧󠄣󠄞󠄢󠄡󠄦󠄞󠄨󠄧󠄬󠅒󠅢󠄟󠄮󠄐󠅅󠄹󠄴󠄪󠄾󠅟󠅤󠄐󠄼󠅟󠅗󠅙󠅞󠄬󠅒󠅢󠄟󠄮󠇘󠆭󠆘󠇙󠆝󠅵󠇗󠆭󠆁󠄐󠇗󠅹󠅸󠇖󠆍󠅳󠇖󠅹󠅰󠇖󠆌󠅹󠄬󠅒󠅢󠄟󠄮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病害整治

复式交分道岔的常见病害分析与整治

2021-8-18 0:00:15

病害整治

道岔、曲线病害原因分析及整治办法[精]

2021-9-9 0:00:43

2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1. 大牛

    道岔前后50米的线路整修一直还有待加强

  2. user26459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