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主题内容及适用范围
1.本作业指导书规定了管内普速铁路道岔大修配合、更换转辙机及安装装置作业程序、项目、内容及相关标准。
2.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管内普速铁路道岔大修配合、更换转辙机及安装装置等作业。
2 更换道岔配合作业流程
2.1 作业目的
严格把控道岔施工源头质量,从前期技术交底、预铺过程控制、预铺验收、施工过程控制、设备复查等方面抓好落实,把工电结合部病害消除在萌芽状态,减少设备故障,提高道岔运用质量,保障行车安全。
2.2 作业流程图
3 主要技术标准
3.1 道岔预铺工电联合验收标准
1.道岔各部框架轨距、道岔转辙部位的轨枕间距符合标准。
2.尖轨、心轨、基本轨的爬行、窜动量不得超过20mm,限位铁两边应有间隙。
3.人工拨动尖轨、心轨,刨切部分应与基本轨、翼轨宏观密贴。心轨、尖轨尖端至第一牵引点范围内其缝隙不应大于0.5mm,其余部位不应大于1mm。
4.道岔尖轨防跳限位器、各部轨距调整块作用良好。尖轨、心轨底部与滑床台、辊轮间隙符合要求。
5.顶铁齐全,作用良好。
6.间隔铁安装正确。牵引点处通长滑床板和两侧基本轨滑床板间必须采取绝缘隔离连接。
7.组装式绝缘必须使用两段式高强度绝缘,绝缘值测试达标,轨缝标准;绝缘安装位置正确:应设在同一坐标处,当不能设在同一坐标时,其错开距离不应大于2.5m。
3.2 道岔安装标准
1.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方正,电动转辙机机壳纵侧面的两端与直股基本轨垂直距离的偏差:内锁闭道岔不大于10mm;外锁闭道岔不大于5mm。
2.各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心线项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心线的垂直偏差:内锁闭道岔的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不应大于20mm(象鼻铁固定螺栓应由岔后方向向岔前方向的方式的连接,方便以后的分解检查);外锁闭道岔锁闭杆、表示杆不应大于10mm。
3.外锁闭道岔: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应安装方正、平顺;各牵引点尖轨动程和锁闭量定反位两侧应均等,偏差不大于2mm;两侧基本轨上锁闭框的安装孔前后偏差不大于5mm;锁闭框中心及转辙机的动作杆应与锁闭杆成一直线,并与岔枕保持平行。
4.牵引点处道岔动程符合标准:
内锁闭道岔 | ||||||||||||||||
图号 | 设计图号 | 电务图号 | 钢轨 | 岔号 | 木枕/砼枕 | 第一牵引点尖轨动程 | 第二牵引点尖轨动程 | |||||||||
CZ560 | SC330 | S0107 | 60 | 12 | 砼枕 | 180 | 75 | |||||||||
CZ577 | SC390 | 60 | 9 | 砼枕 | 160 | 75 | ||||||||||
专线4147 | CZ207 | 50 | 12 | 砼枕 | 180 | 80 | ||||||||||
专线4198 | CZ255 | 50 | 12 | 砼枕 | 180 | 80 | ||||||||||
CZ2215 | 50 | 12 | 砼枕 | 180 | 75 | |||||||||||
专线4257 | CZ2227 | 50 | 12 | 砼枕 | 160 | 82 | ||||||||||
各种单机牵引道岔 | 木枕/砼枕 | 152 | △ | |||||||||||||
各种ZD型复 式交分道岔 | 双转辙器尖轨动程 | 木枕/砼枕 | 152/147 | |||||||||||||
钝角辙叉活动心轨动程 | 90 | |||||||||||||||
外锁闭道岔 | ||||||||||||||||
道岔型号 | 牵引点 | 动程 | 锁闭量 | 锁闭杆中心工务几何尺寸 | 道岔型号 | 牵引点 | 动程 | 锁闭量 | 锁闭杆中心工务几何尺寸 | |||||||
12号道岔(客专GLC06) | 尖一 | 160±2mm | ≥35mm | 1441mm | GLC0703 | 尖一 | 160mm | ≥30mm | 1438mm | |||||||
尖二 | 91±2mm | ≥20mm | 1497mm | 尖二 | 118mm | ≥20mm | 1467mm | |||||||||
心一 | 123±1mm | ≥35mm | 130mm | 尖三 | 75mm | ≥20mm | 1504mm | |||||||||
心二 | 76mm | ≥20mm | 476mm | 心一 | 100.6mm | ≥30mm | 110.4mm | |||||||||
GLC0601 | 尖一 | 160mm | ≥30mm | 1440mm | 心二 | 55.5mm | ≥20mm | 484mm | ||||||||
尖二 | 91mm | ≥20mm | 1497mm | 18号道岔(灰枕)CZ2537 | 尖一 | 160±5mm | ≥35mm | 1437mm | ||||||||
心一 | 129.9mm | ≥30mm | 129.9mm | 尖二 | 118±5mm | ≥20mm | 1455mm | |||||||||
心二 | 75.9mm | 476mm | 尖三 | 75±5mm | ≥20mm | 1501mm | ||||||||||
GLC0801 | 尖一 | 160mm | ≥30mm | 1440mm | 心一 | 119±3mm | ≥30mm | 117mm | ||||||||
尖二 | 91mm | ≥20mm | 1497mm | 心二 | 71mm | ≥20mm | 447.3mm | |||||||||
心一 | 129.9mm | ≥30mm | 129.9mm | 18号道岔(钢枕)4223 | 尖一 | 160±5mm | ≥35mm | 1438mm | ||||||||
心二 | 75.9mm | 505mm | 尖二 | 122±5mm | ≥20mm | 1462mm | ||||||||||
18号道岔(客专GLC07) | 尖一 | 160±2mm | ≥35mm | 1438mm | 尖三 | 69±5mm | ≥20mm | 1504mm | ||||||||
尖二 | 118±2mm | ≥20mm | 1462mm | 心一 | 98±3mm | ≥30mm | 124mm | |||||||||
尖三 | 71±2mm | ≥20mm | 1504mm | 心二 | 56mm | ≥20mm | 427mm | |||||||||
心一 | 115±1mm | ≥35mm | 124mm | 客专004 | 尖一 | 160±1mm | ≥35mm | 1438mm | ||||||||
心二 | 64mm | ≥20mm | 427mm | 尖二 | 118±1mm | ≥20mm | 1462mm | |||||||||
GLC0702 | 尖一 | 160mm | ≥30mm | 1438mm | 尖三 | 71±1mm | ≥20mm | 1504mm | ||||||||
尖二 | 118mm | ≥20mm | 1462mm | 心一 | 115±1mm | ≥30mm | 123.3mm | |||||||||
尖三 | 71mm | ≥20mm | 1504mm | 心二 | 57±1mm | ≥20mm | 411.6mm | |||||||||
心一 | 115mm | ≥30mm | 123mm | 12号(4249灰枕) | 尖一 | 160±5mm | ≥35mm | 1441mm | ||||||||
心二 | 57mm | ≥20mm | 460mm | 尖二 | 75±5mm | ≥20mm | 1505mm | |||||||||
GLC0704 CZ2620 | 尖一 | 160±1mm | ≥30mm | 1440.1mm | 12号(铁联线钢枕) | 尖一 | 160±5mm | ≥35mm | 1439mm | |||||||
尖二 | 110±1mm | ≥20mm | 1478.1mm | 尖二 | 75±5mm | ≥20mm | 1502mm | |||||||||
尖三 | 60±1mm | ≥20mm | 1527.5mm | SC350 | 尖一 | 145mm | ≥35mm | |||||||||
心一 | 103.7±1mm | ≥30mm | 106mm | 尖二 | 89/84mm | ≥20mm | ||||||||||
心二 | 56.8mm | ≥20mm | 487mm | 心轨 | 80mm | ≥35mm |
5.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第一连接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表示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不应大于10mm。
6.各种调整螺扣内外调整余量不得小于10mm。
7.穿越轨底的各种杆件,距轨底的净距离应大于10mm,距离石砟不小于20mm。
8.液压道岔胶管总成外露部分及与槽钢进出口处防护设施齐全,转角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150mm,
9.ZD型道岔摩擦电流:ZD6-D、F、G型转辙机单机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3~2.9A;ZD6-E、J型转辙机双机配套使用时,摩擦电流为2.0~2.5A。
10.ZY型转辙机溢流压力: ZY4、ZY6型溢流压力不大于4.5MPa;ZY(J)7、ZYS7型溢流压力不大于14MPa。
11.开口销加装齐全,大小规格、长短合适且不存在封连轨道的隐患。
3.3 轨道相关标准
1.各种引入线、接续线等安装标准: 940mm的导接线塞钉孔,距鱼尾板的距离为50mm;1200mm的钢轨接续线(电化区段使用50mm2多股镀锌钢绞线)塞钉孔,距鱼尾板的距离为130mm;钢轨上引线孔距鱼尾板距离及两等阻线距离均为100mm;对于道岔直股切割的岔后转极线必须使用两根800A三防跳线以满足回流要求、道岔辙岔处的轨道接续线采用长度合适的跳线。
2.各种线安装时要用冲子从钢轨外侧扩一下,打入钢轨后,塞钉头应透过轨腰,打入深度为露出钢轨1-4mm,塞钉头处用φ30mm圆孔的模板涂白漆进行防水封闭。
3.接续线用卡子固定在鱼尾板螺栓上,将卡子安装在轨缝两侧的中间螺栓上,确保接续线平紧直,多股镀锌钢绞线紧贴鱼尾板,两塞钉外八字45度角安装,转极线钢轨底部用过轨卡子固定。
4.等阻线与轨枕间用水泥墩固定,水泥墩上平面与轨枕面平,等阻线在两钢轨中间、水泥墩与箱盒中间位置并行绑扎。
5.XB箱、扼流变压器基础顶面与钢轨顶面平,扼流变压器与XB箱距离300mm。
6.钢轨绝缘安装位置正确:在道岔区段,设于警冲标内方与警冲标相关的用于分割轨道区段的钢轨绝缘,除双动道岔渡线上的绝缘外,在无动车组运行的线路上,其安装位置距警冲标不得小于3.5m, 有动车组运行的线路上,其安装位置距警冲标不得小于5m;轨道电路的两钢轨绝缘应设在同一坐标处。
7.残压符合标准:在轨道电路分路最不利处所的轨面上,用0.06Ω标准分路电阻线分路时,轨道继电器的交流端电压不大于2.7V,轨道继电器应可靠落下(JZXC-480型交流轨道电路);轨道继电器(含一送多受的其中一个分支的轨道继电器)端电压:97型应不大于7.4V;电子接收器(含一送多受的其中一个分支的电子接收器)的轨道接收端电压应不大于10V,输出端电压为0V(25HZ相敏轨道电路);用0.5Ω标准分路电阻线在轨面上分路时,室内测试轨道继电器的直流电流:线圈串联时,不大于56毫安;线圈并联时,不大于110毫安,继电器应可靠落下,缓放时间不大于0.2秒(驼峰轨道电路)。
8.轨道绝缘电阻带电测试达标:胶结式绝缘接头、粘接式绝缘轨距杆的绝缘电阻值应大于1MΩ(在线绝缘电阻测试大于20Ω)。
4 作业流程
4.1 更换前的准备
1.调查既有道岔安装(左装、右装)方式,接点闭合方式,交分道岔应调查好定反位和拉入、伸出的位置关系;调查岔后极性绝缘、交分道岔岔前绝缘、菱形交叉渡线绝缘位置,侵限绝缘做好重点标注,核查工务更换道岔后的型号以及道岔是否位移而造成的绝缘位置以及相应等阻线,箱盒、信号机、电缆等信号设备的变化;核查既有电缆使用情况、电缆盒端子使用情况;核查室内继电器、组合、分线盘是否满足施工需要;核查电源屏、断路器容量是否满足施工需要等。
2.调查并购置所需材料:核查拟更换道岔原先及新上工务图号、电务图号、相应转辙机类型及安装装置,新上道岔设备是否满足当前安全生产需求,与主管领导、工务部门、设计及时沟通,做好更改后的施工调查及器材准备;及时了解工务更换道岔的施工时间、顺序及步骤,审核更换道岔施工电务影响范围,组织好配合施工队伍,按文件要求招标组织好民工队伍的培训、考核;及时定购更换道岔施工所需器材,包括转辙机、安装装置、缺口视频、微机监测(根据修改需要)、及各种接续线、引接线、绝缘、固定卡、电缆、箱盒、断路器、继电器、道岔组合等。
3.根据调查情况提前制作箱盒配线表、转辙机电路图,打印并塑封。若开通时需要过渡,同时应制定过渡配线表。
4.道岔大修的新转辙机必须先入所检修(电液转辙机可直接上道使用),对随机配备的手摇把必须统一发送至检修车间入库保管、砸号并检查核对入库数量和随机配件数量相符,不得遗漏、差错,车间负责对施工所用手摇把的管理,实行专人管理,录入台帐,取出及收回进行签字确认,施工完毕后按相关文件要求纳入工区手摇把管理。进所转辙机检修完毕由所使用车间主管工程师、工区工长和检修车间主管工程师、电机工区工长共同验收合格签字后,方准出所上道使用。
5.更换安装装置及转辙机作业
(1)如果道岔两岔枕之间有连接支撑铁板,要提前拆除或把连接铁板一侧固定螺栓拆掉,为更换道岔施工中进行方枕提供便利条件。
(2)提前对需拆卸的各部螺栓注油养护;对杆件下、转辙机下的石碴进行清理。
4.2 道岔预铺
1.应会同工务确立道岔预铺地点,确保道岔预铺后方便安装电务设备且安装后不超限。
2.工务在道岔预铺完毕后按下表进行工电联合验收,验收完毕工电双方共同签字。
序号 | 道岔号码 | 工务轨距 | 尖轨基本轨状态 | 工务配 件齐全 | 岔枕间距 | 开程达标 | 绝缘安装标准 | 电务签认 | 工务签认 | 备注 |
1 | ||||||||||
2 |
3.对存在的结合部问题,应向工务下发配合通知单按标准进行整治,严禁病害道岔上道。
4.3 电务设备安装及调试
4.3.1 道岔设备安装
工电联合验收完毕后方准进行电务设备安装,安装电务设备前必须先调查安装后是否超限,确认不超限后方准安装。
对于电务安装位置超限的道岔,必须在天窗修时间内进行安装、调试,完毕后及时拆除侵限的设备。
安装时确保符合以下标准:
1.道岔转换设备安装应方正,符合标准。
2.各类型的道岔杆件均应与单开道岔直股基本轨或直股延长线、双开对称道岔股道中心线项垂直。各杆件的两端与基本轨或中心线的垂直偏差符合标准。
3.外锁闭道岔:外锁闭装置及安装装置应安装方正、平顺;各牵引点尖轨动程和锁闭量定反位两侧应均等;两侧基本轨上锁闭框的安装孔前后偏差不大于标准;锁闭框中心及转辙机的动作杆应与锁闭杆成一直线,并与岔枕保持平行。
4.牵引点处道岔动程符合标准。
5.密贴调整杆、表示杆、尖端杆、第一连接杆及外锁闭装置的锁闭杆、表示杆,其水平方向的两端高低偏差符合标准。
6.各种调整螺扣内外调整余量合适。
7.采用角钢安装的道岔,安装前应对长角钢L铁站螺栓的眼孔进行肥边清理,避免铁屑损坏绝缘管。角钢L铁与钢轨轨腰密靠无缝隙,若有间隙应用铁垫片垫实。
8.液压转辙机在安装调试时应对液压系统的空气排除干净:打开遮断器用手摇把使手摇电液转辙机转换数次,排掉系统中的空气。排气方法:第一步,双点牵引时先连接一根油管并将连接付机的一端松开,手摇电机旋转方向应与此油管的连接方向一致,直至有液压油溢出,然后将接头紧固。同理将另一根油管接上即可,多点牵引时方法相同;第二步,松开油标螺栓,在手摇电机时松紧溢流阀,使空气从油箱中排出;单点牵引时执行第二步。
9.安装装置及各类杆件的绝缘安装正确、不遗漏、不破损,绝缘值测试达标。
10.道岔杆件预装(双杆转辙机):从岔尖方向面向尖轨,转辙机侧的方钢应为后方钢、非转辙机侧的方钢应为前方钢;长密贴动作调整杆象鼻铁面向岔前(既安装在非转辙机侧的前方钢上)、密贴动作短调整杆象鼻铁面向岔后(既安装在转辙机侧的后方钢上);尖端杆长L铁应连接短表示连接杆(既安装在转辙机侧的后方钢尖轨上)、短L铁应连接长表示连接杆(既安装在非转辙机侧的前方钢尖轨上);尖端杆调整活接头应分别安装在第一、四撇尖轨方向、尖端杆调整死接头应分别安装在第二、三撇尖轨方向。
4.3.2 各种接续线的安装
1.对需安装的各种引入线、接续线等要按照标准使用和号眼;对于道岔直股切割的岔后转极线必须使用两根800A三防跳线以满足回流要求、道岔辙岔处的轨道接续线采用长度合适的跳线,标注钻孔位置。
2.塞钉孔要由钢轨外侧向内侧钻,使用标准钻头钻在轨腰的中间,工务钻孔后必须按照标准及时安装各种线,安装时用冲子从钢轨外侧扩一下防止塞钉堆边,塞钉头打入钢轨之前必须浸导电润滑油,打入钢轨后,塞钉头应透过轨腰,打入深度合适,塞钉头处用φ30mm圆孔的模板涂白漆进行防水封闭。对于不能及时安装接续线的,要用黄油封堵以免生锈。
3.在轨缝两侧的中间螺栓上,用2个专用卡子把接续线固定在鱼尾板上,确保接续线平紧直,多股镀锌钢绞线应紧贴鱼尾板,两塞钉外八字45度角安装,转极线必须用4个过轨卡子固定。
4.3.3 试验
内容涉及标准可能存在废止的情况,请实际操作中勿采用,本文仅提供知识参考思路!若有错误,请留言指正,也希望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到你!
本文内容观点仅代表作者,非本站立场,编辑时进行少量增删,且内容仅做技术交流和分享,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