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工准备
①将道床板及钢轨部件表面清理干净。对粘附在道岔钢轨、扣件、轨枕或道床、道岔板上的尘土、污垢、油污等予以清除,可采用扫帚、毛刷及高压风管或水枪清理,不得使用钢丝刷,避免破坏钢轨件表面的保护层。
②对照道岔组装图,检查并补齐钢轨零部件或更换失效零部件,复紧各部件螺栓。
③检查钢轨焊缝(或接头)平顺度,并打磨平顺度超标的钢轨接头或调整平顺度超标的钢轨接头。
2 轨道测量
①使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测量道岔线性,测量范围包括道岔前后各150m线路范围。
②全站仪依据CPⅢ网在中线位置设站,采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对扣件螺栓对应的轨道位置进行逐点测量,全站仪测量范围宜为5 m~80m,更换测站后,应重复测量上一测站测量的最后6~10根轨枕(承轨台),重复测量区应避开转辙器及辙叉区。
③先测量直线段线型,后测量曲线段线型,并对承轨台位置按岔枕编号的方式进行标记。
3 调整量计算
①根据测量数据,对轨道精度和线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确定需要调整的区段。
②道岔线性良好、超差点少时,可直接判定道岔线性的调整量;否则用软件计算调整量。
③调整量计算应遵循“先保证直股,再兼顾曲股;转辙器及辙叉区少动,两端线路顺接”的原则。
4 无砟道岔轨向及轨距调整
①优先调整道岔直基准轨的轨向,为道岔转辙器调整确定基本方向。
②根据轨距配置表及铺岔基桩,调整道岔直股基本轨首末端位置到设计位置,沿道岔直基本轨外侧在转辙器全长范围张拉30m以上的钢弦线,检查并调整道岔直股基本轨直线度不超过1mm。
③对照道岔组装图,使用支距尺检查直基准轨与曲基准轨之间的支距,对偏差大于1mm的点通过更换偏心套管的方式调整曲基本轨轨向。
④直导轨采用30m弦线向岔后方向平移,两次张线时搭接区不应小于10m,用钢板尺测量每个承轨台相应弦线距导轨外侧的距离,对偏差大于1mm的点予以调整。
5 无砟道岔高低及水平调整
①将道岔转换到直股方向,以道岔尖轨一侧钢轨为基准轨,根据测量数据对照调高垫板配置表更换调高垫板。
②以轨距尺检查并调整轨道水平。直股调整完成后,将道岔转换到曲股方向。
③以道岔直股转辙器尖轨区、辙叉区为基准调整曲股轨道高低及水平。
6 道岔内部几何尺寸调整
①道岔轨道内部几何状态检查和调整项目是尖轨与基本轨密贴,尖轨与滑床板密贴,尖轨跟端限位器等。
②道岔轨道内部几何状态的检查和调整,应安排在道岔线型调整的后期同步进行。
③尖轨与滑床板间存在较大间隙的调整,应优先使用调高垫板,然后用滚轮调整片调整。
④检查并调整密贴、间隙和间隔,并将轨下垫板螺栓按300N·m~350N·m扭矩拧紧。
7 质量检验
①每调整完成一次,使用轨道几何状态测量仪复测道岔轨道线型数据,重新评估和计算线型调整量,再重新调整和复测,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评估结果显示道岔轨距、轨向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