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轨魅学术>心得体会>通过现实问题分析第一性原理在工作中的应用

通过现实问题分析第一性原理在工作中的应用

(作者:姬鹏云)“第一性原理”这一概念源自哲学,强调回归事物最基本的条件,将其拆分成各要素进行解构分析,从而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和方法。它要求我们打破认知边界,摒弃常规思维和经验主义的束缚,以最基础的原理和规则去思考与解决问题。在铁路线路维护这一复杂且关键的工作领域,“第一性原理”有着极为重要的实践价值。以下将结合具体工作案例,深入剖析其在铁路线路维护工作中的应用。󠄐󠅅󠄹󠄴󠄪󠄾󠅟󠅤󠄐󠄼󠅟󠅗󠅙󠅞󠄬󠅒󠅢󠄟󠄮󠇘󠆭󠆘󠇙󠆝󠅵󠇗󠆭󠆁󠄐󠇗󠅹󠅸󠇖󠆍󠅳󠇖󠅹󠅰󠇖󠆌󠅹󠄬󠅒󠅢󠄟󠄮

一、道口改造:回归本质,系统解决问题

乌北线路车间道口标准化建设现场会的筹备工作,犹如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道口铺面尚未更换,两侧道路未铺设柏油,间休室陈旧老化,房屋办公用品未到位,宣传展板模板未定,讲解的PPT毫无头绪。整体来看,车间道口班组虽已完成现场能做的部分工作,但需要协调车间、各科室完成的任务才刚刚起步,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犹如千钧重担压在肩头。

若仅从表面任务推进,各个部门各自为战,很容易陷入混乱与低效的困境。此时,运用“第一性原理”,车间回归到道口改造的本质,即打造一个安全、高效、舒适的工作环境,为铁路运输提供有力保障。基于此本质,车间积极行动起来,与各科室、车间展开深入沟通协调。明确各方职责与任务节点,如同编织一张精密的网,将资源合理分配。从更换道口铺面、吊装间休室等基础硬件改造,到办公用品采购、宣传展板制作等软件完善,全方位系统推进。󠄐󠅅󠄹󠄴󠄪󠄾󠅟󠅤󠄐󠄼󠅟󠅗󠅙󠅞󠄬󠅒󠅢󠄟󠄮󠇘󠆭󠆘󠇙󠆝󠅵󠇗󠆭󠆁󠄐󠇗󠅹󠅸󠇖󠆍󠅳󠇖󠅹󠅰󠇖󠆌󠅹󠄬󠅒󠅢󠄟󠄮

在这个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紧密围绕道口改造的本质展开。例如,间休室的改造不仅是为了提供一个休息场所,更是为了保障道口工在恶劣天气和长时间工作后,能有一个舒适的恢复环境,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确保道口安全。最终,在各方齐心协力下,道口旧貌换新颜,现场会圆满成功。这充分表明,回归本质、系统规划,能够高效整合资源,实现工作目标,避免陷入局部最优而忽略整体目标的误区。󠄐󠅅󠄹󠄴󠄪󠄾󠅟󠅤󠄐󠄼󠅟󠅗󠅙󠅞󠄬󠅒󠅢󠄟󠄮󠇘󠆭󠆘󠇙󠆝󠅵󠇗󠆭󠆁󠄐󠇗󠅹󠅸󠇖󠆍󠅳󠇖󠅹󠅰󠇖󠆌󠅹󠄬󠅒󠅢󠄟󠄮

二、垫板作业:理解原理,规范操作流程

在米泉站天窗作业中,病害地段道床板结,需要垫入竹垫板以改善线路状况。然而,作业人员为图省事,将竹垫板垫入了钢轨轨底和胶垫之间,而非标准的混凝土枕和胶垫之间。工班长虽知晓标准,但作业人员对这一标准的真正用意模棱两可,大家一致认为怎样省事就怎样来,没有过多关注标准背后的原理,而且觉得只要病害消除了就行。

运用“第一性原理”,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垫板作业的本质目的。橡胶胶垫具有不吸水的特性,在雨后或恶劣天气下,它能保持与钢轨接触面的干燥,有效防止轨底腐蚀。而竹垫板是木质的,具有一定的吸水性,如果长期与轨底面接触,就会腐蚀轨底,造成轨底伤损。明白这一原理后,作业人员恍然大悟,认识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不再仅从省事的角度出发,而是严格按标准将竹垫板垫入混凝土枕和胶垫之间。󠄐󠅅󠄹󠄴󠄪󠄾󠅟󠅤󠄐󠄼󠅟󠅗󠅙󠅞󠄬󠅒󠅢󠄟󠄮󠇘󠆭󠆘󠇙󠆝󠅵󠇗󠆭󠆁󠄐󠇗󠅹󠅸󠇖󠆍󠅳󠇖󠅹󠅰󠇖󠆌󠅹󠄬󠅒󠅢󠄟󠄮

这说明,理解工作原理,能让职工从本质上认识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在铁路线路维护工作中,每一个操作标准都不是随意制定的,而是基于对线路设备特性和运行规律的深入理解。只有让大家明白这些原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工作质量,避免因操作不当而引发的安全隐患。󠄐󠅅󠄹󠄴󠄪󠄾󠅟󠅤󠄐󠄼󠅟󠅗󠅙󠅞󠄬󠅒󠅢󠄟󠄮󠇘󠆭󠆘󠇙󠆝󠅵󠇗󠆭󠆁󠄐󠇗󠅹󠅸󠇖󠆍󠅳󠇖󠅹󠅰󠇖󠆌󠅹󠄬󠅒󠅢󠄟󠄮

三、病害处理:抓住本质,优化处理方式

(一)高低病害处理:数据驱动,摒弃经验依赖

车间在处理铁路线路高低病害时,传统方法靠经验用肉眼进行起道处理。在一次夜间天窗作业中,由于下雨导致视线不良,这种传统方法的局限性暴露无遗。此时,车间改变做法,采用拉弦绳测量线路高低病害点的方法,使病害数据化。

运用“第一性原理”,高低病害处理的核心是精准消除病害,保障线路安全平稳。拉弦绳测量能够提供精确的数据,避免了肉眼判断的主观性和误差。通过数据,作业人员可以更准确地了解病害的程度和位置,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处理精度,还降低了对经验丰富人员的依赖。过去,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是处理病害的关键,但现在,通过数据驱动,即使是新手也能在数据的指导下完成高质量的工作。这启示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抓住本质需求,创新方法手段,能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推动工作向科学化、精准化方向发展。󠄐󠅅󠄹󠄴󠄪󠄾󠅟󠅤󠄐󠄼󠅟󠅗󠅙󠅞󠄬󠅒󠅢󠄟󠄮󠇘󠆭󠆘󠇙󠆝󠅵󠇗󠆭󠆁󠄐󠇗󠅹󠅸󠇖󠆍󠅳󠇖󠅹󠅰󠇖󠆌󠅹󠄬󠅒󠅢󠄟󠄮

(二)不同部位病害处理:分析根源,精准施策

1.路基方面病害:乌将线上下行有一处垂加病害,起初大家都认为是路基沉降导致,按照常规思路,天窗里去起道捣固就可以了。但车间发现这处垂加病害的报警不符合路基沉降的规律,不管下不下雨,每过十天半个月都要报警一次。经详细调查,发现是严重缺砟、道床基础下沉以及砟肩宽度、边坡坡度不达标所致。过车时,道床边坡在车辆震动下会出现向下溜砟现象,过车多了自然会导致道床下沉。针对此,车间定点途卸道砟,补足砟肩宽度、修复边坡坡度,再进行整修,大大延长了该处病害重复发生的周期。这表明,处理病害不能仅凭表面现象和常规经验,要深入分析根源,从本质解决问题。只有找到病害产生的真正原因,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陷入“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局面。

2.路基和钢轨结合部病害:乌将线某站5号道岔岔心空吊严重、高低不良,每次起道捣固处理后不到一周就会出现人工添乘不良或者垂加报警。经现场检查发现,5号道岔直护轨基本轨5块护轨垫板大胶垫下方,以平铺形式各垫入了3块调高竹板,改变了过车时六角螺栓的受力情况,导致3个六角螺栓拔出失效、轨枕空吊、弹砟。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可以用很少的人力快速处理水平、高低问题,但在处理后会改变连接零配件的受力均匀,导致后期频繁发生问题。车间在天窗里花费大量人力进行护轨垫板大胶垫下方调高竹板拆除、六角螺栓套锚、岔心打磨再起道捣固,彻底处理了该处病害。这说明,处理结合部病害要理解各部件受力原理,从根源消除隐患。铁路线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个部件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确保线路的稳定运行。󠄐󠅅󠄹󠄴󠄪󠄾󠅟󠅤󠄐󠄼󠅟󠅗󠅙󠅞󠄬󠅒󠅢󠄟󠄮󠇘󠆭󠆘󠇙󠆝󠅵󠇗󠆭󠆁󠄐󠇗󠅹󠅸󠇖󠆍󠅳󠇖󠅹󠅰󠇖󠆌󠅹󠄬󠅒󠅢󠄟󠄮

3.轨面病害:地窝铺有一组道岔及岔前20m线路,在今年1到4月份频繁出现添乘病害和动态垂加病害预警,车间每周都要进行一次处理,有时处理周期都超不过一周。经现场检查发现,该处病害存在道床板结不利于起道捣固,并且该道岔前顺坡绝缘接头矢度左股1.9、右股1.8以及岔前20m线路有一对铝热焊头等问题。每次作业垫入调高垫板处理后,由于接头矢度不良过车3-5天又会出现高低不良情况,再次处理时垫入调高垫板会出现超垫的情况,弹条扣件无法锁死,只能拆除调高垫板进行起道捣固,然而该处病害又是道床板结地段无法保证捣固质量,导致该处病害进入了死循环。󠄐󠅅󠄹󠄴󠄪󠄾󠅟󠅤󠄐󠄼󠅟󠅗󠅙󠅞󠄬󠅒󠅢󠄟󠄮󠇘󠆭󠆘󠇙󠆝󠅵󠇗󠆭󠆁󠄐󠇗󠅹󠅸󠇖󠆍󠅳󠇖󠅹󠅰󠇖󠆌󠅹󠄬󠅒󠅢󠄟󠄮

针对以上问题,车间在5月初提报3个天窗进行了打磨处理,处理后接头矢度均达到了0.3以下,再次拆除调高垫板起道捣固后,直到6月份该道岔进行清筛时没有出现过预警情况。这体现,处理轨面病害要综合考虑道床、接头等多方面因素,从本质改善线路状态。铁路线路的病害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只有全面分析、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在铁路线路维护工作中,运用“第一性原理”,回归工作本质,深入分析问题根源,创新方法手段,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让我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能够更加从容、精准地找到解决方案。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强化对“第一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推动铁路线路维护工作不断迈向新的高度。󠄐󠅅󠄹󠄴󠄪󠄾󠅟󠅤󠄐󠄼󠅟󠅗󠅙󠅞󠄬󠅒󠅢󠄟󠄮󠇘󠆭󠆘󠇙󠆝󠅵󠇗󠆭󠆁󠄐󠇗󠅹󠅸󠇖󠆍󠅳󠇖󠅹󠅰󠇖󠆌󠅹󠄬󠅒󠅢󠄟󠄮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心得体会

陇海线集中修坍砟泛白病害整治实践与思考

2025-11-19 0:00:00

轨魅知道

钢轨打磨面最大宽度有何要求?

2025-9-24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