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强)珍珠泉站道岔无缝化施工改造,经由我车间全体参战人员的共同努力,已按预定方案圆满完成。施工过程中,我们始终秉持“安全第一、质量为本、效率为要、协同共进”的原则,紧密围绕施工关键环节,优化工艺流程,强化现场管控,注重经验总结,有效提升了作业质量与效率,确保了施工安全。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 聚焦核心,精研工艺,全面提升道岔无缝化施工质量
道岔作为铁路线路的薄弱环节与关键技术节点,其无缝化改造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平稳性与设备使用寿命。此次施工,我们深刻认识到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将盯控关键环节与严格工艺标准作为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
1、严控胶粘绝缘接头施工质量。 车间干部与技术骨干对此环节给予了极高重视,实施了全过程、无死角的盯控。按照维修技术中心要求,车间干部对所胶粘绝缘接头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检查观测,拍照留存,例如对钢轨的打磨,除锈,倒棱,对接头轨缝矢度,螺栓扭力,绝缘性能测试等关键环节,主项进行检查拍照,确保技术标准有效落实,并且总结了“准备,处理,安装,紧固,检测”五步胶粘绝缘接头法。󠄐󠅅󠄹󠄴󠄪󠄾󠅟󠅤󠄐󠄼󠅟󠅗󠅙󠅞󠄬󠅒󠅢󠄟󠄮󠇘󠆭󠆘󠇙󠆝󠅵󠇗󠆭󠆁󠄐󠇗󠅹󠅸󠇖󠆍󠅳󠇖󠅹󠅰󠇖󠆌󠅹󠄬󠅒󠅢󠄟󠄮
2、确保转辙部位改道精准到位。 道岔转辙部位涉及工电联合整治,另外联动道岔转辙部位作业垂窗申请较难且时间较短,为减少线路车间工作量,做到一次作业达标,车间组织两个工区转辙部位作业的骨干进行反复研讨和试验,充分利用特定施工天窗,对转辙部位从框架尺寸着手,逐枕进行改道。因转辙部位改道受电务夹片、新轨落槽后有所倾斜、滑床板六角螺栓孔与螺栓间的误差等因素影响,车间结合以往经验,将转辙部位轨距改成-1㎜至-1.5㎜,通过几天列车碾压,轨距能控制在-0.5㎜至2㎜间。󠄐󠅅󠄹󠄴󠄪󠄾󠅟󠅤󠄐󠄼󠅟󠅗󠅙󠅞󠄬󠅒󠅢󠄟󠄮󠇘󠆭󠆘󠇙󠆝󠅵󠇗󠆭󠆁󠄐󠇗󠅹󠅸󠇖󠆍󠅳󠇖󠅹󠅰󠇖󠆌󠅹󠄬󠅒󠅢󠄟󠄮
通过对上述关键环节的强力盯控和工艺标准的严格落实,本次道岔无缝化施工的整体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经静态验收和动态检测,各项技术指标均优于预期目标,为列车安全、平稳、高速运行提供了可靠的设备保障。󠄐󠅅󠄹󠄴󠄪󠄾󠅟󠅤󠄐󠄼󠅟󠅗󠅙󠅞󠄬󠅒󠅢󠄟󠄮󠇘󠆭󠆘󠇙󠆝󠅵󠇗󠆭󠆁󠄐󠇗󠅹󠅸󠇖󠆍󠅳󠇖󠅹󠅰󠇖󠆌󠅹󠄬󠅒󠅢󠄟󠄮
二、 勤于反思,锐意创新,持续优化施工组织与作业效率
在确保施工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不断提升作业效率是降低对运输秩序影响、节约成本、锻炼队伍能力的必然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施工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教训反思,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改进工装设备、强化人员配合,实现了作业效率的稳步提升。
1、优化施工天窗利用,压缩关键工序耗时。 以“珍珠泉站更换岔心及岔后100米一对轨条”施工为例,初期我们计划并执行了150分钟的施工天窗。作业完成后,我们立即组织复盘,分析各工序用时。初期分析发现,旧料拆除、新料对位、联结紧固、几何尺寸粗调等环节存在衔接不畅、部分工具准备不充分、人员分工可进一步细化等问题,导致非核心作业时间占用较多,针对性地制定了改进方案:一是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将任务分解到组、责任到人,明确各环节时间节点;二是推行“平行作业法”,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允许部分非干扰工序同步进行;三是改进工机具摆放与传递流程,减少人员往返时间;经过周密准备和优化组织,在9月29日施工中,我们利用120分钟天窗更换“珍珠泉站更换岔心及岔后100米一对轨条”,从150分钟优化到120分钟,效率提升达20%。这不仅减少了对铁路正常运输的占用时间,也为应对可能的突发情况预留了更充裕的空间。󠄐󠅅󠄹󠄴󠄪󠄾󠅟󠅤󠄐󠄼󠅟󠅗󠅙󠅞󠄬󠅒󠅢󠄟󠄮󠇘󠆭󠆘󠇙󠆝󠅵󠇗󠆭󠆁󠄐󠇗󠅹󠅸󠇖󠆍󠅳󠇖󠅹󠅰󠇖󠆌󠅹󠄬󠅒󠅢󠄟󠄮
2、提升闪光焊焊接效率,发挥技术装备潜能。 钢轨焊接是道岔无缝化的另一核心工序。初期,一个150分钟的天窗内,我们的焊接机组平均完成6-7个焊接接头。通过现场观察和数据记录,我们发现焊接准备(钢轨端面处理、对正)、设备调试、工艺参数微调、焊后热处理及粗磨等环节存在优化空间。特别是工序衔接和设备稳定性对总工时影响较大。一方面,加强与设备厂家的沟通,对线下摆轨对位有了进一步掌握,对岔区钢轨摆放受限区域,在焊轨前将钢轨全部拨进道心,节约了了轨道车换端对位时间。另一方面,优化焊接作业流程,将部分准备工作前置(如在天窗点前完成部分线下轨端处理),减少天窗时间浪费。经过持续改进,在相同的150分钟天窗内,焊接接头数量稳定提升至10-12个,效率提升超过40%。这不仅大幅缩短了整体施工周期,也降低了单位焊接接头的人力与时间成本,充分释放了先进技术装备的生产潜力。󠄐󠅅󠄹󠄴󠄪󠄾󠅟󠅤󠄐󠄼󠅟󠅗󠅙󠅞󠄬󠅒󠅢󠄟󠄮󠇘󠆭󠆘󠇙󠆝󠅵󠇗󠆭󠆁󠄐󠇗󠅹󠅸󠇖󠆍󠅳󠇖󠅹󠅰󠇖󠆌󠅹󠄬󠅒󠅢󠄟󠄮
三、 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筑牢施工现场安全防线
强化源头控制,严把工机具材料入网关。 施工机具和设备的状态直接关系到作业安全。我们明确规定并严格执行:入网前全面检查制度: 所有计划带入线路内的焊接设备、发电机、角磨机、起道机、撬棍等工机具,必须在指定集合点由专人逐台进行检查。所有灭火器必须压力正常、在有效期内,凡失效或过期的一律严禁入网;所有转动类机具(如角磨机)必须保证防护罩完好且安装牢固,凡无防护罩或防护罩失效的一律严禁入网。此举从源头上消除了因设备缺陷可能引发的安全隐患。
通过将安全管理的重心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预防、事中控制转移,通过严格的入网检查和落地的现场卡控,我们有效构筑了一道坚实的安全防线,确保了整个施工期间未发生任何责任行车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实现了安全生产的有序可控。󠄐󠅅󠄹󠄴󠄪󠄾󠅟󠅤󠄐󠄼󠅟󠅗󠅙󠅞󠄬󠅒󠅢󠄟󠄮󠇘󠆭󠆘󠇙󠆝󠅵󠇗󠆭󠆁󠄐󠇗󠅹󠅸󠇖󠆍󠅳󠇖󠅹󠅰󠇖󠆌󠅹󠄬󠅒󠅢󠄟󠄮
四、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无缝化施工中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一是在作业中仍然存在沟通不畅的情况,缺乏负责到底的责任心,如在近期小半径曲线换轨枕的施工中,没有及时和作业大机沟通自动拨道,没有对作业质量回检进行沟通检查,导致发生轨检车病害。二是施工应急经验较为欠缺,例如在天山至达坂城间地基下沉应急处置中,起道捣固作业不能一次达标,致使开通线路后仍然存在起道量不足的情况。
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改进措施:一是提升履职意识,在工作生活中养成一事一盯控,盯控负责到底的习惯,工作上加强沟通,运用好预备会和总结会机会,及时沟通分享作业进度和结果,让安全生产有章可循。二是不断积累总结各类施工维修经验,增加应急演练频次,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三是细化机具管理制度,推行定人定机、定期维保。我们将以此次道岔无缝化施工的成功实践为新的起点,不断总结经验,锐意进取,为提升铁路线路设备质量、保障运输安全畅通做出更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