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郗超)乌西站阶梯天窗实施以来,车间点外计划明显减少,以往班组的工作量调查基本上都是在点外进行,现在点外调查工作量已经基本实现不了了,现在我们车间实行的是工作量调查进天窗,再加上线检组提供的数据的模式。针对钢轨型病害的检查,以往线检班组只是简单的文字描述,例如:钢轨鱼鳞伤、钢轨掉块1处、心轨压溃、护轨磨耗等,没有具体的数据支撑,更不能判定此处病害是需要打磨、换轨还是需要维修,维修工区拿到钢轨型病害单也是分辨不清、无从下手,为了使检查数据更能说明现场设备状况,为维修作业提供更准确的工作量,让线检替代维修工区做部分工作量调查的路虽然有些难走,但是我们必须要走,点外作业天窗化,我们很有必要做一些改变,我们急需要加强线检组的此项能力,特做此期调研。󠄐󠄹󠅀󠄪󠄢󠄡󠄦󠄞󠄧󠄣󠄞󠄢󠄡󠄦󠄞󠄦󠄬󠅒󠅢󠄟󠄮󠄐󠅅󠄹󠄴󠄪󠄾󠅟󠅤󠄐󠄼󠅟󠅗󠅙󠅞󠄬󠅒󠅢󠄟󠄮󠇘󠆭󠆘󠇙󠆝󠅵󠇗󠆭󠆁󠄐󠇗󠅹󠅸󠇖󠆍󠅳󠇖󠅹󠅰󠇖󠆌󠅹󠄬󠅒󠅢󠄟󠄮
一、线检组在钢轨型病害检查中存在的问题
①线检组对钢轨型病害的检查不重视、数据测量不严谨。“重尺寸、轻结构”的思想依然较为严重,对钢轨型病害认识不到位,对于大部件伤损没有使用专业的测量工具进行检查,仅凭经验进行判断,数据不准,容易造成误判,给维修工区造成很多的不便,加之现在线检也进行天窗化检查,夜间作业给检查作业造成了很多的不便。󠄐󠄹󠅀󠄪󠄢󠄡󠄦󠄞󠄧󠄣󠄞󠄢󠄡󠄦󠄞󠄦󠄬󠅒󠅢󠄟󠄮󠄐󠅅󠄹󠄴󠄪󠄾󠅟󠅤󠄐󠄼󠅟󠅗󠅙󠅞󠄬󠅒󠅢󠄟󠄮󠇘󠆭󠆘󠇙󠆝󠅵󠇗󠆭󠆁󠄐󠇗󠅹󠅸󠇖󠆍󠅳󠇖󠅹󠅰󠇖󠆌󠅹󠄬󠅒󠅢󠄟󠄮
②对钢轨型病害判定的标准不掌握、不是很清楚。《修规》中对于钢轨及大部件伤损有明确的判定标准,垂磨、侧磨、裂纹、掉块都有具体的数据说明,线检没有利用好这些数据,部分人员对数据的理解存在误区。󠄐󠄹󠅀󠄪󠄢󠄡󠄦󠄞󠄧󠄣󠄞󠄢󠄡󠄦󠄞󠄦󠄬󠅒󠅢󠄟󠄮󠄐󠅅󠄹󠄴󠄪󠄾󠅟󠅤󠄐󠄼󠅟󠅗󠅙󠅞󠄬󠅒󠅢󠄟󠄮󠇘󠆭󠆘󠇙󠆝󠅵󠇗󠆭󠆁󠄐󠇗󠅹󠅸󠇖󠆍󠅳󠇖󠅹󠅰󠇖󠆌󠅹󠄬󠅒󠅢󠄟󠄮
③检查与维修两张皮,你维修你的,我检查我的。月度设备质量分析报告没有针对性,没有钢轨及大部件伤损数据分析,拿不出具体的工作量调查资料,没有按场次,按尖轨、基本轨、岔心分类说明。线检组与维修工区没有进行很好的配合,没有进行数据交换。󠄐󠄹󠅀󠄪󠄢󠄡󠄦󠄞󠄧󠄣󠄞󠄢󠄡󠄦󠄞󠄦󠄬󠅒󠅢󠄟󠄮󠄐󠅅󠄹󠄴󠄪󠄾󠅟󠅤󠄐󠄼󠅟󠅗󠅙󠅞󠄬󠅒󠅢󠄟󠄮󠇘󠆭󠆘󠇙󠆝󠅵󠇗󠆭󠆁󠄐󠇗󠅹󠅸󠇖󠆍󠅳󠇖󠅹󠅰󠇖󠆌󠅹󠄬󠅒󠅢󠄟󠄮
二、针对以上问题的初步解决方案
①改变老观念、老传统,改变陋习。充分认识钢轨型病害的检查方式及数据分析,做出明确的实施方案。󠄐󠄹󠅀󠄪󠄢󠄡󠄦󠄞󠄧󠄣󠄞󠄢󠄡󠄦󠄞󠄦󠄬󠅒󠅢󠄟󠄮󠄐󠅅󠄹󠄴󠄪󠄾󠅟󠅤󠄐󠄼󠅟󠅗󠅙󠅞󠄬󠅒󠅢󠄟󠄮󠇘󠆭󠆘󠇙󠆝󠅵󠇗󠆭󠆁󠄐󠇗󠅹󠅸󠇖󠆍󠅳󠇖󠅹󠅰󠇖󠆌󠅹󠄬󠅒󠅢󠄟󠄮
②加强线检组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利用好车间的电子屏,对照现场采集的钢轨伤损图片结合测量数据进行针对性地讲解。󠄐󠄹󠅀󠄪󠄢󠄡󠄦󠄞󠄧󠄣󠄞󠄢󠄡󠄦󠄞󠄦󠄬󠅒󠅢󠄟󠄮󠄐󠅅󠄹󠄴󠄪󠄾󠅟󠅤󠄐󠄼󠅟󠅗󠅙󠅞󠄬󠅒󠅢󠄟󠄮󠇘󠆭󠆘󠇙󠆝󠅵󠇗󠆭󠆁󠄐󠇗󠅹󠅸󠇖󠆍󠅳󠇖󠅹󠅰󠇖󠆌󠅹󠄬󠅒󠅢󠄟󠄮
③检查数据共享、紧盯关键。每日将检查的数据按时传递给车间设备包保干部及班组,让车间及班组能够及时、准确得掌握设备现状,能够找到重点维修区域,提前做好下周维修计划的提报。󠄐󠄹󠅀󠄪󠄢󠄡󠄦󠄞󠄧󠄣󠄞󠄢󠄡󠄦󠄞󠄦󠄬󠅒󠅢󠄟󠄮󠄐󠅅󠄹󠄴󠄪󠄾󠅟󠅤󠄐󠄼󠅟󠅗󠅙󠅞󠄬󠅒󠅢󠄟󠄮󠇘󠆭󠆘󠇙󠆝󠅵󠇗󠆭󠆁󠄐󠇗󠅹󠅸󠇖󠆍󠅳󠇖󠅹󠅰󠇖󠆌󠅹󠄬󠅒󠅢󠄟󠄮
④抓好数据分析,统筹计划。每月进行专项分析,分清楚需要打磨、更换、维修的设备,按照设备类别、伤损程度进行分类,车间做好整体统筹计划。󠄐󠄹󠅀󠄪󠄢󠄡󠄦󠄞󠄧󠄣󠄞󠄢󠄡󠄦󠄞󠄦󠄬󠅒󠅢󠄟󠄮󠄐󠅅󠄹󠄴󠄪󠄾󠅟󠅤󠄐󠄼󠅟󠅗󠅙󠅞󠄬󠅒󠅢󠄟󠄮󠇘󠆭󠆘󠇙󠆝󠅵󠇗󠆭󠆁󠄐󠇗󠅹󠅸󠇖󠆍󠅳󠇖󠅹󠅰󠇖󠆌󠅹󠄬󠅒󠅢󠄟󠄮
⑤借助大数据,判断区域设备状况。充分利用乌西站阶梯天窗计划系统中的病害模块,分析区域设备状况,利用每日下午的阶梯天窗,集中人员进行综合整治,逐步走向“半年干一次、一次保半年”的良性循环,避免“反复干,干反复”。󠄐󠄹󠅀󠄪󠄢󠄡󠄦󠄞󠄧󠄣󠄞󠄢󠄡󠄦󠄞󠄦󠄬󠅒󠅢󠄟󠄮󠄐󠅅󠄹󠄴󠄪󠄾󠅟󠅤󠄐󠄼󠅟󠅗󠅙󠅞󠄬󠅒󠅢󠄟󠄮󠇘󠆭󠆘󠇙󠆝󠅵󠇗󠆭󠆁󠄐󠇗󠅹󠅸󠇖󠆍󠅳󠇖󠅹󠅰󠇖󠆌󠅹󠄬󠅒󠅢󠄟󠄮
值得深思,对我们维修管理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