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轨魅学术>心得体会>整治铁路晃车病害之道岔篇

整治铁路晃车病害之道岔篇

本篇,重点讲述岔位不良导致的晃车情况。所谓岔位不良,就是道岔未按照设计放入正确位置,造成道岔与渡线或前后顺接线路存在明显方向,通过正常维修手段无法处理的情况。󠄐󠅅󠄹󠄴󠄪󠄾󠅟󠅤󠄐󠄼󠅟󠅗󠅙󠅞󠄬󠅒󠅢󠄟󠄮󠇘󠆭󠆘󠇙󠆝󠅵󠇗󠆭󠆁󠄐󠇗󠅹󠅸󠇖󠆍󠅳󠇖󠅹󠅰󠇖󠆌󠅹󠄬󠅒󠅢󠄟󠄮

图1 不良岔位

岔位不良的原因有三种:一是设计错误,或前期调查线间距、顺接设备等数据不正确,为设计提供错误依据,或对道岔技术参数掌握错误,设计时采用了错误数据,造成铺设位置存在明显设计错误的情况。二是施工铺设错误,在施工过程中,未能准确定位道岔位置,将道岔或前或后铺设,造成顺接线路出现明显方向。三是日常维修养护不到位,在日常维修过程中对前后线路变化、路基变化、道床变化不敏感,在道岔捣固过程中将远方不良方向顺延至岔内,造成实际线间距发生变化。

一旦出现此类情况,可能会造成设备频繁晃车、报警,给车间、班组日常生产带来严重干扰,那么出现此类问题该如何处理呢?󠄐󠅅󠄹󠄴󠄪󠄾󠅟󠅤󠄐󠄼󠅟󠅗󠅙󠅞󠄬󠅒󠅢󠄟󠄮󠇘󠆭󠆘󠇙󠆝󠅵󠇗󠆭󠆁󠄐󠇗󠅹󠅸󠇖󠆍󠅳󠇖󠅹󠅰󠇖󠆌󠅹󠄬󠅒󠅢󠄟󠄮

图2 简单测量方法

首先,还是应该查明问题原因,是道岔位置布置错误?还是既有线间距发生变化?需要经过测量进行明确,确定准确原因后,是调整线间距还是重新改正岔位,才能最终确定下来。我们用最简单的工具测量,一把盒尺就能搞定,如图2: 

首先,分别找到两组道岔辙叉的理论尖端A和C,从理论尖端A向另一侧线路内股内工作边做垂线交于B,该线交渡线内工作边于E点,分别测量BC、BE长度。如果该组道岔为1/12道岔,则可通过BC/12=BD的值,该值是既有道岔理论正确渡线位置值,用BE-BD=DE,该值即为实际线间距与理论线间距的差值。我们也可以进一步通过计算DE*12值,得到两组道岔纵向位置与理论位置偏差值,也就是位置错铺了多少。󠄐󠅅󠄹󠄴󠄪󠄾󠅟󠅤󠄐󠄼󠅟󠅗󠅙󠅞󠄬󠅒󠅢󠄟󠄮󠇘󠆭󠆘󠇙󠆝󠅵󠇗󠆭󠆁󠄐󠇗󠅹󠅸󠇖󠆍󠅳󠇖󠅹󠅰󠇖󠆌󠅹󠄬󠅒󠅢󠄟󠄮

其次,在调查清楚原因后,我们可以通过大机捣固进行拨道处理,做好前后顺接,尽量将岔位和线间距做得匹配,同时顺接好前后线路,这样相对简单一些。如果确实因为其他原因无法再拨道处理了,可以采取维修措施进行改善。󠄐󠅅󠄹󠄴󠄪󠄾󠅟󠅤󠄐󠄼󠅟󠅗󠅙󠅞󠄬󠅒󠅢󠄟󠄮󠇘󠆭󠆘󠇙󠆝󠅵󠇗󠆭󠆁󠄐󠇗󠅹󠅸󠇖󠆍󠅳󠇖󠅹󠅰󠇖󠆌󠅹󠄬󠅒󠅢󠄟󠄮

最次,通过维修处理,需要在垫板允许改道的范围内处理,但是该部位一般使用E板,改道范围有限,那就进一步需要使用特殊改制垫板处理,不建议这样做,但是在解决特殊情况时,这一定是最后最有效的办法。

1234
风险:本站内容仅作技术交流参考,不构成决策依据,所涉标准可能已失效,请谨慎采用。
声明:本站内容由用户上传或投稿,其版权及合规性由用户自行承担。若存在侵权或违规内容,请通过左侧「举报」通道提交举证,我们将在24小时内核实并下架。
赞助:本站部分内容涉及收费,费用用于网站维护及持续发展,非内容定价依据。用户付费行为视为对本站技术服务的自愿支持,不承诺内容永久可用性或技术支持。
授权:除非另有说明,否则本站内容依据CC BY-NC-SA 4.0许可证进行授权。非商业用途需保留来源标识,商业用途需申请书面授权。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心得体会

关于使用机械进行成段更换轨枕施工方法的认识

2025-11-25 0:00:00

视频培训

[视频]小液捣道岔综合起整作业指导书

2024-4-14 0:00:0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购物车
优惠劵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